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什么的。
记得当时自己一看他那个满脸恐慌鼻涕横飞的软脚虾模样,就先是没了几分兴致,只不过军中的大帅们幕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汉狗当师爷,所以,自认为自己前
景光明的他,也在琢磨着是不是也招募这样的一个师爷呢,只不过一时半会儿的举棋不定,所以说,在这种犹豫不决当中,他顺带着便是把这个姓牛的给软禁了起来,并一路带在身边。
此时此刻,面对着如此的困境,他顿时又想起了这个姓牛的汉狗来了。
为什么自己会处于现在这样一个困境呢,还不就是因为城中的这些汉狗子们,一个个卑鄙无耻的使用这种阴险下作的手段。
在这一刻,他绝对不会去说,自己这方堂堂数万人之众,又有何等面目去跟一支3000出头的队伍搞什么堂堂正正的一战呢!
只不过人性都是自私的,他们通常只会去埋怨别人身上的不足,而一般不会去反省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霍尔曼就是想到了,也许自己可以以毒攻毒呢,汉狗子一向都是阴险毒辣的,想必对付他们来说还是汉狗子更为合适一些。
既然这个姓牛的哭着喊着想要当自己的师爷,给自己出谋划策,那不如就拿眼前的这件事情检测一下他的成色吧。
汉人当中不是有一句话常说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假如这个汉狗要是真的能帮自己渡过了眼前的这个难关,那说明他是有着真本事的,如此,给自己当个师爷倒也勉为其难。
假如他要也是素手无策的话,那自己临死之前不妨也多拖一个陪葬的,兴许九泉之下还能满足一下自己,想要有个师爷的夙愿。
也没过多长的时间,便是有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当然了,要是没有那一左一右拽着他胳膊的鞑子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个中年男子年约五旬左右,面白,微须,体态微胖,如果没有那一身狼狈的外装的话,倒也颇有一番风度。
"小的牛金星,见过佐领大人!"
点头哈腰,满脸谄媚,一副十足的狗腿子样,真是白瞎了他那不俗的外表。
原来这个人竟然是牛金星!假若是李金羽在场的话,恐怕又会大发感慨说什么世事无常了。
没想到因为自己阴死了,竟然害得这个堂堂大顺朝的宰相,跑到鞑子这里一个小小的牛录佐领面前当起狗腿子来了。
其实这也是因为李金羽对于历史的认识实在是浅薄得很,他并不知道,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牛金星最后也是投降了鞑子的,眼下只
不过是把这个过程给提前了而已,也许,这正是所谓的一饮一啄,皆由天命吧!
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明末宝丰人,后迁居县城。父名垧,为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其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时的天祐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荐举军师宋献策。
不过这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离营。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山南曰阳)。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也绝对不可能是凡凡之辈,故此,想必这牛金星手里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其实在赶来的这一段路上,牛金星已经通过百般的套话,大致的猜测出来,这霍尔曼找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了。
这也得赖于霍尔曼先前的那番嘱托上面,正是因为有了他那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