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银圆的一个杯子,可不就是大路货吗?
马亮也有点奇怪,李东阳是内阁大学士,竟然不懂“押银一厘”?
可是李东阳很满意,喊过乘务雇员给他一个一元银圆,说:“给我打包装上四个杯子,多的银子赏你了。”
一元银圆合人民币50元,也不少了。
弄得那个乘务雇员不知所措,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大官,可是铁路上没有卖杯子的规矩呀!
亏得这个小伙子还算聪明,连忙退回银圆,说道:“杯子我马上去取,算是纪念品了,银子不敢收,谢谢大人了。”
有个说法叫做“大俗大雅”!
这个杯子俗气到了极点,那就是大雅!李东阳是大儒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车厢内的醒目之处挂有招贴画,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广告意识,不会张贴广告的。
马文升的眼前就有一幅画,他盯着看也是看不明白,但是文字还是认识的,“蒸汽机原理图”这几个字就说明了图画的内容,但是图画还是不懂。
坐着尴尬,总要有个话题,特别是朱厚炜,总不说话让人觉得拿大了,不礼貌。他看到马文升盯着那幅画,于是就来了话题。
朱厚炜说道:“马尚书,火车的动力就是蒸汽机,为了普及蒸汽机的知识,所以挂上这幅画。让人们知道了蒸汽机的原理,火车就不神秘了。
蒸汽机的道理与常见的风箱是一样的,只是风向相反。
风箱是向外吹风,推过去,拉回来,风口都会吹出风,而不是一呼一吸,这是因为它里边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蒸汽机是把风吹入箱中,风力推动活塞、杠杆前后运动。它的里边也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因此,杠杆就运动不停了。杠杆推动车轮,火车就前进了。”
马文升看着图,听着讲解,似乎是懂了。
朱厚炜说道:“马尚书,火车的轮子和轨道都是钢铁制造的,因此,火车与马车比较,行动的阻力就小了,如果同样用马来拉动,在铁轨上,马力可以拉动更重的货物,跑得更快。
这个道理有点像舟船与马车的比较,几个纤夫可以拉走一条大船,可是同样的货物装在马车上,那几个纤夫是拉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