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宝室不知道想到什么,脸颊有些发红,于是转移话题道:师父,你又是怎么看卫景桓的。
韩谷子摸着胡子说: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
景桓两字尽在谥号之中,为他取名之人,对卫景桓显然寄于厚望,卫景桓他如今是无愧其名。
于北凉而言,卫景桓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对内整治北凉,北凉王不会用的人,他用。北凉王不能杀的人,他杀。
对外开疆扩土,卫景桓己经向世人证明他的将才,但这绝不是他所有的本事。
帅才之姿已初步展现,再经战火锤炼,未必不能与陈芝豹拼个高低。
改革政事该快该慢把握的特别好,当年荀平要是不那么着急,也不至于被烹杀。
说着说着韩谷子就想到了荀平,真是个大才,可惜了。
随后韩谷子将视线投向徐渭熊:传闻荀平将记载其一生所学的著作交去徐骁,此书就在听潮阁,是真是假?
徐渭熊点了点头后说:一共五卷,我初次看见时,竹简和纸张都是老旧,若是不小心便是细绳断裂,要看得小心翼翼的。
韩谷子叹了口气继续讲道:别想着跟人家比,要比也比自己擅长的。
卫景桓单单武道修为这一方面,说一句前无古人绝不过分,未来大概也是没有来者的。
攻心之策,可谓是登峰造极。他就是逼着敌人一个一个的投降。
他前半部分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敌人知道早投降的可以官职不变,甚至还会有高官厚禄。
即便在占领整个西域后,他也不着急收权。
而是让那一群走狗们对西域进行一步一步的改革。
最终那群两面三刀的货色只能彻底倒向北凉,卫景桓这时候才开始了清算。
我原以为这可比卫景桓他在淮南道一步一步杀人要高明太多了。
只是隔了几个月来看,淮南道杀人,他似乎也从未杀错过人。
整个淮南已经沦为了北凉同中原贸易交通往来之地,淮南道暗地里怕已经是易主了。
蓟州的韩家同北凉王关系匪浅,幽州狼骑的战马,至少有三成来自韩家的马场。
当年元本溪罪名都罗织好了,可惜碰见不讲理的徐骁,一番布置只成功了一半,虽然收回部分蓟州兵权,却也彻底将韩家逼的倒向北凉。
卫景桓在草原大开杀戒,整合北莽边境三州游寇,至今北莽仍未剿灭这群原先不起眼散兵游勇。
在肃清隐患之前,北莽失去对北凉开启大规模会战的能力,卫景桓应该将不少北莽边军变成北凉的看门狗,财帛动人心,搞不好就是前后夹击。
大量的草原野马流入北凉,同时带动蓟州发展,让蓟州隐隐有塞上江南之称。
可惜太安那边提不得,不然也是卫景桓文治和武功的证明。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要碾压一切的存在,不必太未难自己。韩谷子语重心长道。
徐渭熊对自己的老师就更加佩服了,卫景桓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唯一全部知情的可能只有李义山了。
大部分应该都是老师自己分析出来的,虽然细节处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说某些布局,是李先生很早以前就做的准备。
但是自己这位老师能够分析到这种程度,也称的上是骇人听闻。
徐渭熊起身深深行了一礼后,才缓缓道:老师,高见。
就算离阳的情报未经过专人整理,只怕也没有老师说的如此清晰。
韩谷子却摇了摇头,将视线投向北方:元本溪绝对分析的出来,虽然他这些年屡屡在北凉手里吃亏。
但若没有卫景桓这个超脱常理的存在,北凉决计不好受。
这是本想绝对实力的差异碾压,可惜碰到了绝对武力的卫景桓的反杀。
不要小瞧元本溪,历经春秋战国的谋士没一个简单的。
然后看着想入非非的晋宝室,韩谷子也老不正经起来了,开始调侃起徐渭熊:也幸亏北凉王有儿子,女生外向啊!不然北凉的基业怕是会被人打包送给卫景桓。
仔细想了想她印象中的卫景桓后,徐渭熊轻咳了两声,直接告辞离开了,但可以看出,她也脸红了。
这可是几年来的头一次啊!徐渭熊的师兄弟们也开始了善意的嘲笑。
……
卫景桓先是给那群被他种下生死符的高手们每人一年份的解药,然后让他们先行离去,包括徐偃兵和赵玉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