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但对于江山来说,这是他必须要考虑的。
打定主意之后,江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交税转移资金。
付出了六十亿美刀之后,两百亿美刀,换算成国内货币的八百亿,就成功到账了。
拿到了江山的投资,国内各大重点城市的基础建设,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动工了。
接下来江山要做的,就是工厂南迁,以及选地皮的事儿。
四百亿的庞大资金,足够让他全国各地随便选地皮。
而江山的目标地皮,自然是那些,日后的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房价之高,一平米最低都是上万的,地段好点的,到了后世,能卖到十几万,乃至是几十万。
而就目前的地价来说,一亩地按地段,几百到几万不等。
换算下来,每平米最多也就是几十块钱。
等到了后世,建成房子,转手一卖,一平米,就是几万,乃至是几十万。
成百上千倍,乃至是上万倍的暴利!
而这,还仅仅只是房地产。
有了地皮,江山后续还可以进军其他领域,收益之巨大,起码也得是万亿计。
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开始显现出了雏形。
从省里回到雍城,江山开始着手处理工厂南迁的事。
江山在雍城的产能,是不容小觑的,数以万计的劳动力,都靠着他下面的工厂吃饭。
一旦工厂南迁,这些人都将失去经济来源。
“工厂分批次南迁,工人们要是愿意跟着工厂去南方,一切花销由我承担,薪资待遇奖金等,只能比正常水平高,不能比正常水平低。”
江山对刘建兵吩咐道。
工厂南迁的同时,尽可能的保障工人的利益。
细究起来,工厂南迁并不是坏事,毕竟,江浙沪地理位置,和各方面的条件摆在那里,方便日后进行跨国贸易,再加上又有政策倾斜,上升空间是巨大的。
江山的态度就是,尽管工厂南迁了,但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着重搞生产,精益求精。
“明白。”
刘建兵点点头。
在江山的放权下,刘建兵全权负责工厂南迁的事。
第一批次,就将三分之一的设备和工人,还有管理人员,迁去了江浙一带。
江浙一带,江山有现成的纺织工厂,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工厂规模,便可以把雍城的产能全部接收。
简单进行一下资源整合,就可以开工生产,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江浙一带的纺织工厂,虽然名义上是属于江山的,但江山的管控力一直都很薄弱,只能拜托黄建秋监管。
黄建秋毕竟是有自己的事业要忙的,监管上,难免会放松。
这也就导致,部分工厂已经开始有了阳奉阴违的势头。
雍城的工厂南迁之后,江山可以让雍城的管理人员,来管理江浙一带的纺织工厂,从而达成集权的目的,保证对工厂的管控力。
说做就做。
江山跟着雍城,第一批南迁的设备和工人们,来到了江浙。
第一时间,就是重新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