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光刻机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光刻机

“至于卖给谁这个问题,那就更容易解决了。我投资了那么多芯片公司半导体公司,他们都要用的啊。而且我跟你说,现在是市场需求摆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卖给谁的问题,只要造出来根本不愁卖。那什么中芯国际,对吧,不知道多少公司现在嗷嗷叫着想要光刻机。”

李易文看陆逸明说得眉飞色舞,却感觉到无比蛋疼。他实在是不明白,眼下以陆逸明的手段和机会,赚钱的项目多如牛毛,假以时日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陆逸明却把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浪费在这种难度超高、成功概率极低、并且小众冷门到即便成功了似乎也赚不到多少钱的项目上。

陆逸明话锋一转,对李易文说:“你听说过摩尔定律没有?”

李易文很干脆地说:“没有。大哥,我学金融的,金融里面可没这东西。”

陆逸明说:“所谓的摩尔定律,就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所提出的产业规范——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而每一次制程前进,也会带来一次芯片性能性能的飞跃。这既是对芯片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是在要求光刻机必须领先设计环节一步,交付出相应规格的设备来。”

李易文对此却产生了疑惑:“这些我都明白,可和你要造光刻机有什么关系呢?”

陆逸明说:“造芯也好,造光刻机也好,关卡等级其实是指数级别增加的,上世纪90年代,光刻机的光源波长被卡死在193nm,成为了摆在全产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你知道的,凋刻东西,花样要精细,刀尖就得锋利,但是要如何把193nm的光波再“磨”细呢?现在全世界大半个半导体业界都参与进来,分两队人马跃跃欲试。”

“康尼等岛国一系的半导体公司主张用在前代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57nm的f2激光,走稳健道路。而新生的euvllc联盟,则押注更激进的极紫外技术,用仅有十几纳米的极紫外光,刻十纳米以下的芯片制程。”

说到这里,陆逸明语气稍顿,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但技术都已经走到这地步,不管哪一种方法,做起来其实都不容易。这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发展节点,更是新王和旧王彼此间的路线之争,同时也是我们唯一能够入局的机会。”

最后,陆逸明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语气铿锵:“一旦岛国和欧美决出胜负,往后的二三十年里,就没有我们夏国什么事了。”

李易文不是重生者,所以他“小富即安”,一切求稳。但是陆逸明知道,现在如果求稳,以后在半导体产业里,就只能跪着和列强说话了。甚至如果跪的姿势不够标准,连说话的资格都未必有。

就在这个时候,桌子上的手机响起了铃声,陆逸明一接听,就听出了李秋的声音。

“陆总,幸不辱命,官司赢了。”

陆逸明笑道:“好啊,在别人的地盘打别人的脸,爽不爽?”

李秋大笑道:“那可太爽了,你没来真可惜,那些老白皮一个个全部司马脸,还想狡辩,说什么抛开事实不谈,我们派人过去就是想偷他们欧罗巴的科技。”

“行了行了,看了热闹就够了,人呢?带回来了没有?”

陆逸明说的是古立志。

本来对于古立志陆逸明是不想管的,毕竟两人没有任何关系不说,古立志还差点坏了墨心科技的好事。

而且,这么大的人了,必须要承担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他这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

但是,于克保却不忍心这样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因为误入歧途而毁了一生,于是请求陆逸明把他带回来。

实际上,官司打完,证明古立志不是小偷之后,监狱就把他给放掉了。

但是在欧罗巴,古立志肯定没什么去处,不会有学校收他,他只能漂泊。在那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估计什么时候死了没人知道。

李秋说:“带回来了,等我们下了飞机让他去见你?”

陆逸明赶紧说:“别,我不想看到他,你把他送到中海交大去吧,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中海交大在这件事情上面也是名声扫地,成了被教育圈子集体嘲讽的对象,还被贴上了卖国贼的标签。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人,都会感觉到无比唏嘘。原本石墨烯这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荣誉至少有一半是归于中海交大的,但是中海交大却硬要去舔老外的屁股,硬生生把自己给舔成了笑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