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双星耀眼
满大殿就只有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是站着的,其余的人都是坐着,因为他们俩只是过来听政,没有议政的资格。^@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除非涉及到了东宫或者是京兆府,否则他们俩没有参与议论的权力。
这次皇帝居然点名问他们俩的意见,很明显这是有要让他们参与议政的意思。
李承乾与李泰对视一眼,目光交汇间似有默契流转。
随后,李承乾迈着沉稳的步伐,行至大殿中央,恭恭敬敬地朝上方行了一揖礼。
“臣以为当出兵吐谷浑,凡臣服于我大唐之属国,皆应得我天朝切实庇护。”
李承乾并不把小小的吐谷浑放在眼里,他看重的是如何对待吐谷浑,会引起的舆论风向。
一家做事百家瞧,大唐藩属众多,今日若对吐谷浑见死不救,他日诸国离心,才是真正的不智之举。
你若是真的保护吐谷浑,受益的不只是吐谷浑,也让其他附属国更加安心地追随你。
否则吐谷浑如何无关紧要,寒了所有附属国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嗯。+j-i/n·c?h_e.n^g*h,b·g\c′.\c*o^m!”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群臣争来吵去,无论是同意出兵的,还是选择坐视不理的,都是从大唐自身的利益出发。
他们只着眼于战与不战的得失利害,只有李承乾能见微知著,虑及天下人心向背,掂量这件事带来的影响,这才是高于众人的眼光和格局。
李世民的目光向右微移,含笑注视着李泰,李泰会意,急忙一步走出,躬身朝上一揖。
“儿不通军务,不敢随便置喙。儿只是觉得诺曷钵年幼失怙,实在可怜。若能相助,还望父皇施以援手。”
“嗯。”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儿子还得是我的最好,你们都听听,看看这话说得多漂亮。
既知分寸,又怀仁心。不议政事,只谈人情;不言利害,只说仁义。
满朝文武争论不休的理由,在他两个儿子面前都显得过于功利、过于狭隘。
没有议政的资格,那咱就不议政,你问我的意见,我心软,我就觉得吐谷浑的乱臣贼子欺负一个刚继位的小孩子很不地道。
师出必须有名才行,像那帮大臣们说了半天,什么不管吐谷浑怕被吐蕃趁虚而入,咱是跟吐蕃抢吐谷浑呢吗?
什么国库空虚不宜动兵,穷能成为见义不为的理由吗?穷也得伸张正义,对不对?
什么吐谷浑自家有难自家消,咱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吗?
什么让吐谷浑和吐蕃先打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这是人话吗?咱是那么不仁不义、唯利是图的人吗?
咱出兵的理由得是善良的、正义的,咱是去帮助人的,是去锄强扶弱的,这才是大唐应有的风范。,w?d-s-h,u`c^h·e.n·g,.\c¢o/m~
“很好。”李世民微微颔首,向下扫视了一圈,开口说道:“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朕这就下诏,”
“等等。”吐蕃的使者像突然还魂,诈尸了一样地蹦了出来,“大唐皇帝,我吐蕃求亲之事尚未应允,怎么先管他吐谷浑的闲事?”
这话让他说的,好像不答应跟吐蕃结亲,别的事都不能办了。
李世民目光一沉,嘴角却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此言差矣。”皇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吐谷浑乃我大唐藩属,如今国内叛乱,向朕求援,朕岂能坐视不理?这与吐蕃求亲,有什么相干?”
“这”吐蕃使者一时语塞,他无助地两边看看,看到太子与魏王两个皇子,不由得来了主意,刚才就是他俩说话,皇帝最爱听。
“大唐太子殿下,”吐蕃使者急忙冲着李承乾作了一揖:“凡事总得讲个先后吧,是我先上的本,却先办别人的事,这不合规矩吧?”
李承乾冷哼一声,斜了他一眼,冷声冷气地说道:“父皇不是给过你答复了吗?你还想怎样?”
答应和亲是答复,拒绝和亲也是答复,这怎么能说是先办了别人的事,而对你的事置之不理呢?
吐蕃使者见太子并不站在自己这边,心中一急,忙转身面向李泰。
他再次躬身作揖,双手抱拳,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威胁地说道:“这位殿下,我吐蕃求亲,自会奉上金银珠宝、天价聘礼,可若出兵吐谷浑,那耗费可就巨大无比了。两相比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