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暮年统治时期。
距离现代230年的时空历史位面。
在紫禁城深宫之中,清朝其余十一个皇帝,一一出现,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直接从阴森漆黑的殿外走入,犹如恶灵现身的场景。
第一个出现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个关外的清朝皇帝,不肥不瘦,驱干壮健,鼻直而大,面铁而长。
不过他的发型,当真滑稽而又丑陋。
头发只留脑后小许,上下两条,辫结以垂,口髭亦留左右十余茎,余皆镊去…
对于这个清太祖,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
他曾一直是明朝的边疆将领。
比如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
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在公元1467年时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
……
在努尔哈赤成年后,据说靠着十三副遗甲起家,逐渐壮大,不过他也在前期时,因为努尔哈赤是承袭父亲的爵位建州都督,是明朝册封的官员,食管禄,所以当过很多年明朝的臣子。
在万历十三年时,明王朝授予努尔哈赤为正二品龙虎将军之职。
万历十七年时,明王朝再次授予他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
中间要有一个历史典故。
名叫“谊同父子”:
说的是努尔哈赤隶属于李成梁麾下的时候,每有征战,勇敢冲杀,捷足先登,屡屡荣立战功,颇受李成梁的赏识。从此努尔哈赤逐渐接近了李成梁,作了随从和侍卫。他俩形影相随,出入京师也不离左右,关系很密切,有的史料便说他们“谊同父子”。
从祖上往下数,努尔哈赤的家族,很多都是明朝在册的臣子,努尔哈赤也曾八次进朝臣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政权,也是华夏的原因了。
努尔哈赤身上有两个未解之谜。
一个是他的死因成谜。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另一个是“爱新觉罗”的姓氏哪来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也就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
刚开始满洲并没有满文,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关于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据说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由来,明朝文献有记载,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佟或童,因为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
也许今日的对话节目,能够解开努尔哈赤身上隐藏的两大秘密了。
……
第二个进入御书房者,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
关于他,现代观众更多了解的是,他的皇后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纠缠故事。
究竟皇太极的头上,是不是绿油油的?
恐怕今日也能见分晓。
皇太极的“发型”更夸张,是经典的“金钱鼠尾”!
怎么形容呢?便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全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若在头顶留发大于一钱,便要处斩。
当然,清朝的辫子发型不是一层不变的,总共经历了三个过程鼠尾——猪尾——蟒蛇的过程。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也就是慈禧掌权时期。
蓄发的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并且蓄发的面积已经达到了整个头发生长区域的三分之二。
自古以来。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朝的这种丑陋辫子,简直是天下之异类。
就因为这个发型。
曾经不知道多少中原华夏人,惨遭杀害啊!
公元1645年,顺治曾发布一道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