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追溯华夏:纵穿历史,对话古今 > 第399章 该来的 还是来了

第399章 该来的 还是来了

“老祖宗,还请允准,弘历再作诗一首。”御书房内,乾隆一脸虔诚。

不知道的。

还以为这是某位唐宋大家,将有千古名句要传承你呢!

皇太极黑着脸,“弘历,没必要了吧?”

恐怕他很想说,弘历,你自称十全老人,都是武功,何必执着于文采上呢?

况且你的文采,真是,有点不忍直视。

“老祖宗,弘历不才,平生作诗四万余首,诗词伴随吾生,可谓不吐不快。”

乾隆犟脾气上来,三头牛都拉不回。

皇太极只能说,“弘历,你,所写诗词,记得意境深邃些,别被后世人看了笑话。”

一时间,乾隆皇帝再次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不过,看这场面气氛,似乎没有几人看好他。

说实话,乾隆皇帝的诗,以平铺直叙的打油诗居多,两点很少,许多句子也是牵强附会。

甚至许多为了平仄,强凑字数。

“有了!”

“此诗以叠字为名,合情合景,附和吾等所有大清帝王齐聚一堂。”

乾隆皇帝一副有感而发的心绪。

林枫眉头一跳,心想,这位十全老人不会真做出一首荡气回肠的诗句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跌落尘土都不见。”

林枫愕然。

该来的,还是来了吗?

再看众多皇帝的神色。

皇太极脸都黑了。

顺治嘴角抽搐。

康熙捂着脸,似乎没脸见人。

雍正骤起的眉头,能夹死一只苍蝇。

嘉庆苦笑。

道光丧这个脸。

……

现代网络上,观众们更是乐翻天,数不清的弹幕,满屏幕横飞,炸锅一般。

“乾隆爷,这首诗,似乎不太行啊!”

“谁说的?这都已经入教材了好吗?”

“可是,这不是给稚嫩孩童读的?”

“我可以负责人的说,唐宋文豪大家的诗,在课程教材里;乾隆皇帝的诗,也在教材内;所以乾隆皇帝,约等于唐宋文豪大家,没毛病吧?”

“诶,我要是努尔哈赤,能气得吐血。”

“你们看雍正的表情,仿佛在说,我胤禛,这究竟生了个什么玩意?”

“乾隆皇帝的脑回路,有点大。”

“我也想不通,就这么一首诗,怎么能让他表情眉飞色舞的?”

“不,不,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位“满腹经纶”的乾隆爷。”

大家的议论,其实也没有什么毛病,毕竟乾隆皇帝爱写诗,人尽皆知。

历史上的文人墨士非常多,毕竟古代也是有科举制度的,贫穷家庭出身的子弟,若想改变命运,唯有刻苦读书。就连皇族家庭出身的皇子和公主都得饱有诗书气息,否则长大后,终难成大气,虽不需要像考状元那般,才高八斗,但也得知识广阔,见识不同一般。

此外,身处在宫中,皇子们的课业究竟学的怎样,臣子们还是不太敢做出评价的,这就会导致皇子们以为自己文采颇高,却不知道自己那点墨水,连街头小儿都不一定比得上。

皇帝乾隆就是典型,就对自己的文采定位颇为不准确。

乾隆闲来无事时最喜欢做两件事,一件是出宫游戏人间,另一件就是作诗。

乾隆究竟有多爱作诗呢?

据说乾隆一生写过4万多首诗歌,这是什么概念呢?

唐朝时期,诗人遍地,但加起来的诗歌总量也不过4万多首,而乾隆一个人一生写的诗歌总量竟然就相当于数千位诗人写的诗歌的总和。

只是量多不代表质高。

否则,乾隆4万多首诗歌,也不会仅有1首被入选课本,且入选的还是小学课本。这首诗想必大家都背过,它的名字叫做《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样一首诗歌没有任何知识涵养,技术含量。

据说乾隆作这首诗的时候,外面正飘起了大雪,乾隆才有感而发的,只是却卡在了最后一句。眼见着乾隆苦思冥想,作不出最后一句了,纪晓岚赶忙解围,说出了最后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

不得不说,乾隆喜爱诗歌,爱作诗歌是真的,但是乾隆的文采之匮乏也是真的,钱钟书就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