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舰娘投共记(全网最全本) > 分卷阅读110

分卷阅读110

体上。

我们知道,一般两栖车辆由于重量要求,防护都聊胜于无,特七式也不例外。在设计的时候,其防护能力为正面抵御12.7毫米普通弹,侧面抵挡7.62毫米普通弹而已。

但是加上浮箱之后,正面居然能够在有些时候抵御m3斯图亚特的37毫米火炮的穿甲弹!

当时处于战争中的日军精力有限,并未仔细研究这个问题,于是对这个开挂一般的性能提升虽然感到很满意,却一直没有搞清楚原因。

直到现代,在高速摄影机的帮助下,人们才弄清楚,当轻型穿甲弹命中多孔超高硬度钢板的孔洞边沿时,会出现受干涉而失去稳定的情况。当连续多次穿过这种设置的超高硬度钢板后,弹丸甚至有一定的几率横过来。

通常,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距离,而特七式为了增加浮力,前部浮箱的厚度居然有半米……

结果就是,特七式的正面一不留神居然能够抵御当时美军主力轻型战车的火力了……

这可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出现,所以特七式的防护能力一直呈现不稳定的诡异状态。运气好的时候,能够硬扛m3多次炮击,而运气不好的时候,就会被人一发入魂……以至于当时特七式的车组成员都不得不向各自的守护神灵祈祷。

而当时美军陆战队配发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巴祖卡火箭筒,在面对这种类似多层空心装甲的浮箱的时候,几乎完全无效。

在增加了储备浮力、并且顺便提升了防护水平后,特七式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炮塔了。

1.步战车炮塔(特七式内火艇甲型)

这是特七式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经战后统计,足有200辆。通常军事刊物中出现的特七式的图片都是它。

设计用途是伴随步兵作战,用其火力摧毁战场上的敌步兵和简易土木掩体。

主要武器为一门低压100毫米线膛炮。

车体上还安装了3挺7.62毫米百式机枪,加上炮塔上的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整个车体成了一个枪炮林立的钢铁碉堡。

实战中,特七式甲型通常充当整个步兵班火力的核心,用其旺盛的火力撕裂着战场上的一切。

2.坦克歼击车(特七式内火艇乙型)

炮塔上只保留了一挺7.62毫米百式机枪,剩下的重量都给了那门100毫米反坦克炮。

这也是唯二完全不能搭载步兵的型号,完全是因为那门反坦克炮太重太大了。

百式100毫米反坦克炮是日本海军九八式高平两用炮的改进产物,身管由65倍径减少到50倍径。由于特七式的底盘较轻,为了减弱后坐力峰值,后坐距离延长到750毫米。炮尾设计不变,炮架改为俯仰角-15~+20度。备弹45发,配备一个半自动装填系统,可以实现5发/5秒的爆发射速。持续射速为12秒一发。使用低阻被帽穿甲弹时,可以在500米距离上穿透225毫米匀质装甲钢,这在二战期间属于非常高的穿深了。

值得一提的是,资料显示,特七式坦克歼击车型还曾经装备过自旋稳定脱壳钨芯穿甲弹。但是装备数量极少,具体数据未知。唯一的疑似战例是在日本南北战争期间,一辆南日本军潘兴的炮塔被埋伏的特七式击中,那发炮弹从潘兴的炮管右侧面射入,穿透了炮管炮盾,最后穿过炮塔,从炮塔左侧穿出。这是特七式使用apds弹药的唯一一次疑似战例。

炮塔上车长居左,炮长居右。车长拥有奢侈的周视潜望镜,而炮长则拥有一台1.5米基线的合像式光学测距仪。装填手位于炮尾左侧,车长的身后。

3.迫榴炮(特七式内火艇丙型)

这一款安装了一门120毫米迫击榴弹炮,既可以直瞄方式打击点状目标,也可以曲射消灭障碍物后面的目标。不过直射的时候,需要在药筒前方加上一个丝绸制作的发射药包。

4.防空型(特七式内火艇丁型)

这一款一直到战后也未完成。

主要武备为一门双联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款防空战车居然要安装两台电探!

一台对空搜索,一台火控。

真是奢侈……

所以理所当然地直到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完成。

不过在战后,接收了日本海军技术资料的东亚联盟海军还是将这个项目完成了。但是由于价格过于昂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