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捐弃烦恼的光明大道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开始在鹿野苑向弟子说法,史称“初转法轮”,其内容主要是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道”谛中求得“慧解脱①”的修行方法之一——“八正道”。
这里的“道”是道路的意思,就是消除烦恼、求得解脱的方法。
“八正道”指的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修行方法。既然是自我修证的法门,那么实践就比仅仅知道重要得多。
我们常说,只是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否则就是“所知障”,知道越多,障碍就越大。做企业与做学问不一样,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可操作化;也就是说,所知道的东西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运用起来。
1、正见“正”就是不斜、不偏,中正平和。“见”就是认识,就是“知”(可训为“智”,亦即智慧)。所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如果我们的知见是正确的,那么就能够保持中正,正则通,通则达。
那如何确定一种见解是正确的呢?就是要判断这种见解和宇宙运行的规则、事物存在的法则是否一致。也就是说,这种见解一定是“正大光明”的。
我们的见识常常陷入错误而不自知,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在意的只是“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总是希望自己是永恒的、不灭的。其实,这就是错误的见解。你仔细想一想,那些你认为是你的,实际上真的是你吗?那一根掉下来的头发是你吗?不是的,甚至你都已经无法分辨它是不是曾经属于你。
古代有一个将军去参加君王的宴席。席上他说,今天演奏古琴的仕女,手真是漂亮啊。君王于是就把美人的那一双手砍了下来送给他。将军大骇!他不是喜欢那双手吗?其实不是的,他喜欢的是乐手的演奏,是一个过程,是整体上的审美,而不是一双鲜血淋淋的手。这种砍手相赠的做法,很可笑也很恐怖。
佛教的“我空”,就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来思考的。《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有一句偈:“桥流水不流。”这句话看上去非常荒诞,但是对比桥和水的坏灭过程来说,一百年以后木桥不再,而水流依旧,你说谁的迁流变化更快呢?
外在世界的真和假、有和无引起了种种争辩。而将事物引入本质的、洞见空性的识见,才是究竟的、永恒的。
2、正思维佛教的正思维就是要离世俗的主观分别,离邪妄迷谬,用纯正、究竟的般若来展开思想。起心动念一旦错误,那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人爬得越高,就越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正向的思维来要求自己,不合法、不合理的事情就不能够去做,想都不要去想。有句话说:“如果要让一个人毁灭,那首先就要让他发狂。”当他的思想产生了妄念、狂念的时候,就离毁灭不远了。佛教要求我们有“正思维”,其实就是要从源头上来对治错误的行为,这也是“缘起”思想的一种体现。
3、正语我们要说柔和的语言来修口业,远离妄言、两舌、绮语、恶口。《香海日诵警策文》有一条:“赞美人时,要高声表达;批评人时,要咬住舌头。”经常把时间花在说长道短上的人,还能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呢?人生短暂,时间既然花在无聊的事情上,那么就不要再因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去责怪别人、责怪社会了。
4、正业身、口、意三毒不染,言行清净,这就是“正业”。修正业,而不要造业,这就是佛教对佛子和居士的要求。其实,这也是各位在家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作妄绮语,意不染贪嗔痴,这就是在修行“正业”。
5、正命正命指的是正当的生活和谋生手段,劝人远离不正当的职业。大家现在依靠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这就是在行“正命”。那么在佛教看来什么职业不是“正命”呢?比如抢劫、算命、自说功德等等,这些就不是正当的职业。
有些人认为佛教徒会玩神通,会给人家算命消灾,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佛教的历史上不乏一些宣说神迹的故事,很多人就执迷于这些故事,认为只要按照什么神奇的法门,练个十年八年,就可以成佛。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否认有夙慧或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异象存在,但是古代神僧的故事,往往不是旨在宣说神通,而是为了说明传承的智慧或者潜心修行的果位。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