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锦绣官途 > 82 办公会上

82 办公会上

接连几天,白溶溶都被试点方案搞得昏头胀脑。

几乎每家场馆都希望挤进试点的圈子,以便能够把本单位的三产规模扩张起来,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之争,白溶溶几乎束手无措。

省博不仅是省内文博系统的老大,背后还有文化局长吕斌的支持,进入试点名单应该没有问题,所以佟主任亲自跟白溶溶通过电话之后,就提交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作为一名博物馆领域的专家,佟主任是凭借实力说话。

剩下的几家规模较小的文化馆、博物馆,为了争取试点名额就有点不择手段了。

省美术馆自视是艺术正宗场馆,理当进入第一批试点,便派了一位副馆长到文博处跟白溶溶泡蘑菇。馆长自己则走上层路线,直接向局长吕斌做工作,然后又通过省美术家协会、省文联等单位的负责人,直接向省委书记林富民喊话。

林富民一向以为自己也是个文化人,所以对文化领域的工作非常重视。在康海明通过省长办公会批复了文化局的改革报告之后,又特地找文化局长吕斌谈过一次话,对这次改革试点提出了三点要求:力度要大,步子要稳,行动要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之后,迅速向全系统推广。

吕斌把林富民的指示原封不动带回局里,传达给负责落实改革工作的处室,并且还加上了他自己意见,那就是:全面考量,综合平衡,这样才能保证稳扎稳打。

这些领导指示听起来都有道理,执行起来却又让人无所适从。

力度要大,多大才叫大?是不是允许跨行业经营?有些单位提出了办培训学校、甚至开班驾校,涉及到跨部门的资格审批,能不能获得政策支持?

步子要稳,如果加大了力度改革,怎么才能叫做步子要稳?省博上报的方案提出要试行博物馆管理理事会制度,接受社会资金捐助。尹达甫说这是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这一种博物馆管理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让博物馆逐渐摆脱对财政的全面一来。如果允许省博进行理事会制度改革,又缺少文件指引,完全没有法律依据,会不会触到红线?是不是要向国家文化部做进一步的请示?

白溶溶不仅要直接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政策问题、理论问题,也不能回避更令她头疼的关系问题。

改革批复是康海明批的,林富民却又公开做出指示,这就让下面的人莫衷一是,究竟是走省长和夫人的路线,还是走书记和局长的路线?是要积极通过层层上报走程序,还是抛开程序走关系?一些自问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三线场馆跟着吵了一阵,主动靠边观望,免得一不留神搅到了漩涡里去。站错队的风险,永远都比改革的风险大,何必要抢这一时的风头?

最后争得最凶的就剩下美术馆、工艺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工业技术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工人文化馆展览部、还有正在筹建中的科学技术馆。这几家二线文博馆,只有工艺美术馆的情况稍好,它的商品部每年都有不错的盈利,其他几家实力都差不多,几乎都是靠财政拨款维持,人员流失严重,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问题严重。自然博物馆和工业技术博物馆因为规模偏小,一直面临生死问题,这一次如果能争取到改革试点,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争取到了一次生存的机会,否则的话,等死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面对僧多粥少的情况,尹达甫几次建议白溶溶向领导建议扩大试点范围,白溶溶虽然觉得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还是很谨慎地向回家向康海明进行咨询。

谁知道,康海明对扩大试点的意见立刻就给予了否决,还当面批评她不动脑子。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怎么能搞平均主义呢?让那些早就该被优胜劣汰的单位打着改革试点的旗号继续苟延残喘,改革最后就会变成大波轰、走过场,还是不能解决文博领域的发展后劲问题。

文博系统的摊子大,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这才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不能瓶子罐子都留着。

白溶溶虽然也觉得康海明说得有道理,可是,一谈起工作,他那种霸道的态度就不管不顾,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白溶溶这些日子积攒的热情被他扫荡殆尽,赌气说不再管这件事,让康海明自己去跟吕斌局长解释。

第二天,康海明把吕斌局长叫去训斥了一顿,当面批评他不该把这么重大的改革行动主要交给一个工作经验和魄力都不足的同志——也就是他的老婆白溶溶,这种做法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同时,康海明对文化局的改革又提出了新要求,该的要关,该合的要合,该卖的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