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县,李世民的王宫。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情报,对台下一众文武说道:“据前方探子来报,蜀军与魏军已经分出胜负。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魏军惨败,据说曹操也在此战中战死。”
“那还等什么,大王赶紧出兵攻打并州南部、兖州呀!”李世民一说完,台下的哥舒翰就说道。
李世民笑道:“兵是肯定要出的,但现在应该先去攻占并州南部几郡,而不是兖州。”
“大王莫不是怕了刘禅不成?”屈突通不明白李世民话中的意思,就问道。
李世民摇摇头,示意台下有人能告诉他。
这时房玄龄走了出来,对屈突通说道:“现在三分天下已成定局,何来怕之说?大王之所以要先攻打并州,是因为这段时间不仅我们会出兵,刘邦也会。如果先让刘邦出兵攻打司州,那么就是他先与蜀军打起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是我们先攻打兖州,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不错,虽说蜀军这几年连年征战损耗巨大,但他们兵锋正盛,如果贸然与蜀军开战,只恐于我军不利。”沮授也说道。
“刘邦手下也不缺乏智谋之士,要是他们也选择攻打并州南部几郡呢?”李密担忧道。
“真是这样,那就与刘邦一战!”李世民霍然起身道,说此话时满脸的霸气,看得出来此时的他已经准备问鼎天下了。
“如果我们跟刘邦打起来那岂不是让刘禅坐收渔翁之利了?”被李世民软禁在邺城的金兀术大惊道。
“哈哈,完颜将军多虑了。刘禅此次北上意在攻破洛阳,其他地方最多也就派一偏将去占领。而曹魏的死忠之士定会收缩兵力死守洛阳,这样就是刘禅也一时脱不开身攻打其他地方。加上洛阳在司州,刘邦要是刚开始不拿司州的话,只怕以后也没有机会拿了,因此刘邦哪怕想攻打并州南部几郡也只能派一支偏师。”姜子牙笑道。
金兀术恍然大悟,当即就请求李世民让他领一军去攻打并州南部。
金兀术的这点小心思李世民怎会看不出来呢,他对金兀术笑道:“此战意义非凡,孤已经派人把药师、元霸调过来了,就无需劳烦完颜将军。”
听到李世民说把李靖、李元霸都调来了群臣才知道李世民对此战有多重视。
此事算是商议完了,李世民正准备让众人离去之时,杜如晦突然说道:“大王,臣夜观星象,发现紫微星移位于东北方,此乃大祥之兆呀。还请大王顺应天命,登基为帝!”
李世民大惊,惶恐道:“孤本是冀州的一普通百姓,幸得陛下提点方能登上王位。得此王位,孤已知足亦,何必让孤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呢?”
“大王此言差矣,大汉自立朝以来明文规定非刘姓者不得封王。不是刘姓的封王者也有几个,可是他们哪个能得善终呢?”李密出言相劝道。
“这……”李世民一脸为难之色,犹豫了半天才说道:“要不孤上书让陛下削了孤的这个王位?”
“现在三分天下已成定局,就算大王在忠心大汉,刘禅也始终会把大王视为眼中钉。要是大王自愿削去王位,只怕刘禅还会削去你的兵权,最后把跟随你的将士当做谋逆抓起来。或许大王不在乎荣华富贵,但你就不怕寒了这么多随你打天下的将士之心吗?”一直沉默寡言的李孝恭也说道。
有了他们几个带头,一时间王宫里的文武百官纷纷请命,请李世民登基为帝。
李世民怎么说也不肯登基为帝,最终让他们散朝离去。
第二天,又有百官联名上书,请求李世民登基为帝。
同时,在冀州异象连连,不管哪一种异象无不预示着李世民登基为帝是顺应天命。
最终,李世民“妥协”了,答应群臣登基为帝。
由姜子牙亲自为李世民选择黄道吉日,刚好就在第四天。
这一天,李世民沐浴更衣,焚香祭天。接下来便登基为帝,大赦天下,改国号为唐,追封李渊为唐高祖,封自己为唐太宗。
又封李靖为大将军,李绩为骠骑大将军,李牧为车骑大将军,薛仁贵为卫将军,苏定方为抚军大将军、杨素为镇军大将军;
封姜子牙、房玄龄、魏征、田丰为四相,沮授为太尉,杜如晦为御史太夫,高颎为太常,封三年前来投奔李世民的狄仁杰为廷尉,封两年半以前投奔自己的赵普为大司农;
除了他们之外,一应文武全都有封赏。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给他的手下加官进爵之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