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其实真正著名的战役基本上都是野战,那种所谓的大规模攻城战并不多见。
真正的攻城战中,以数千人守住数万人几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那是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下才会闭城不出。
尽管如此,城内的守军也会想方设法的把这些人赶走,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蹦跶。
攻城的兵马同样不敢轻易在别人的地盘上胡乱蹦跶,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
可是到了刘禅穿越的这个三国,超级猛将、统帅简直是数不胜数。
身为一个超级统帅,自然能料敌于先后,事先判断出己方获胜的几率。如果获胜的几率小了,他们就闭城不出。
反之,他们就会出城迎战,把敌军赶出自己的地盘。
李元霸退去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来与李存孝、冉闵厮杀,诸葛亮、李靖大军虽有摩擦,但主力还是按兵不动。
在他们僵持之时,韩信率领的大军来到了白起坐镇的昌卢这里。
历史上,韩信其实是很看不起白起的,说白起的打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打法。
就拿白起的长平之战来说,白起虽然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但己方也损失惨重,到底死了多少人已经无稽可考。但史书上记载白起亲口说过,这一战秦军损失过半。
韩信觉得,如果是他领兵的话,他会围三缺一,以最小的代价重创赵军。
因为白起生在韩信前面的缘故,他并不知道在他之后会有这么一个人如此看起不他。
不过在后世中,很多人都把韩信、白起列为一个档次。
被乱入到三国的韩信保留了看不起白起的习惯,因此他虽不小觑白起,但依然看不起他。
韩信引兵来到昌卢的消息早有细作告诉了白起,很多多年未打仗的蜀将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蒙恬对白起说道:“现在唐军远来,我们不如趁他营寨还没扎好就引军杀过去,如此必可大胜。”
白起便问蒙恬:“如果你是韩信,引军远来,你会给对面机会吗?”
蒙恬很自信道:“就算我军与唐军正面厮杀也是有很大几率获胜的。”
“徐州这地方地势平坦,易攻难守,而且唐军多是骑兵,贸然出击的话只怕中了韩信的诡计。”岳飞也说道。
“将军可让末将引兵在前,将军引兵在后,如此要是唐军有埋伏的话也好相互有个接应。”戚继光说道。
“戚将军此计可行!”范蠡赞同道。
白起想了一会,便派蒙恬、戚继光、刘永福等人引兵五万为先锋,去攻打韩信大军。
接着,白起又让岳飞、杨延昭、秦良玉引兵五万为中锋,接应顺便攻打韩信大军。
最后一路是白起亲自领兵,与赵云、霍去病一同前往,也是引兵五万,以免有什么意外之事。
白起出城后,留虞允文、蒙毅等人引兵三万守城。
在最前面的蒙恬,戚继光出城没走多远就遇到了程咬金、完颜宗干、完颜杲三人率领的先锋部队。这支兵马约有万余人,而且全都是骑兵。
蒙恬与戚继光二话不说,冲上前来就与程咬金他们厮杀。
程咬金见蜀军杀来大吃一惊,调马就跑。
由于他们全是骑兵,转眼间就把蒙恬、戚继光给甩开了。
蒙恬挥军就往前追,戚继光拍马赶了上来问道:“唐军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他们打都没打就跑了会不会有诈?”
蒙恬笑道:“这一点本将早就想过了,岳帅、白帅都在后面接应我们,就算他们使诈又有何惧!”
说罢,蒙恬继续引军追去。
追了大约五六里,突然一声炮响,秦琼、完颜骨赧、完颜欢都三人引两万余骑从四面杀来,程咬金、完颜宗干、完颜杲也从斜刺里杀来。
这两路兵马共三万余骑兵把蒙恬、戚继光的五万兵马围起来厮杀。
“摆阵!”戚继光临危不乱,对着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下令道。
早在倭国的时候,戚继光就发明了一种阵法,叫做鸳鸯阵。
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
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作战。
不过就算这里地势平坦,他的这个阵法也足以对抗唐军的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