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眯眯眼:“你有何对策?”
乐宸道:“陛下需在选一位地方出身的朝中要员,最好是武将,统帅地方军和朝中一支军队去江淮赈灾。
此外,外派一名医术高超的御医,在江淮培养医术,治疗民众,开创官方医疗机构,让你百姓看得起病,这般才有充足的民源,官府需提供民生福利,让民众看病就基本不花钱,平时按人头缴纳医疗保险金,提供一张凭证,届时凭借凭证和画像来看病。但需要谨慎不法分子倒卖药材。
堤坝也需要招纳人才来治理,保证水患不再侵袭,江淮一带地处平原,又是华夏腰部,对外通商是要塞,方便发展商业,不可轻易弃之不顾。
而燕云情势复杂,除了调走蒙国公和任将军不再干涉之外,朝中需要一位能言善道又有权威者去调停,而外国间谍也可以着手处置,至于和罗刹进一步友好往来,交流商业、人文和武器等事项,都可以提上日程,嫔妾甚至建议陛下亲自访问罗刹。至于和亲人选,嫔妾觉得朝夕长帝姬甚好,从小养在太后娘娘身边,知书达理,文武双全,富有谋略,又是嫡出,若是再辅之以大政,日后必然成事。”
前面乐宸说的时候儿,宋金还频频点头。
乐宸都是拿现代的东西去套古代的,宋金听着自然觉得乐宸是个人才,可说到和亲人选之时,宋金就面露难色:“别说母后,朕都疼爱小皇妹,让皇妹远嫁还要肩负国家重担,怕是不能。”
乐宸才不相信宋金有多心疼朝夕长帝姬,顶多是怕和太后再度闹僵罢了。
太后还是太子妃时,当时有以为帝姬和太子关系甚好,也是远嫁蒙古,最后两国交战,蒙古溃败,又被突厥袭击,一度亡国,帝姬嫁了父子两代人,深受折磨,客死他乡,让太后一度十分伤怀,如今还在宫中设立牌位,日夜祝祷和忏悔。
据说太后亲弟、年初刚封的西国公、常年驻守赵国西部防线的大武将、被西夏、大月氏、回鹘、龟滋、突厥、蒙古奉为:“武神”的李艺曾经和和亲的先镇国和平荣珐琅太长帝姬有过一段情,坊间广为流传的八卦就是:
李艺在第一次趁着蒙古内乱之时带兵进攻,当时是有救出珐琅帝姬的,俩人还旧情复燃在月牙泉野合了一次,珐琅帝姬后来不想回蒙古,想嫁给李艺,先帝准备赐婚,但是李艺执意不肯,还娶了将门姜氏,亲自护送珐琅帝姬回国,但是驻守在蒙古好几年,护着她平安生下现在蒙古国的太子才回国。
李艺如今也膝下单薄,不过一儿一女而已,和姜氏的感情也并不是很好。
李太后就算不想自己女儿重蹈覆辙也是情有可原。
乐宸只是提建议,成不成还得看宋金,所以乐宸便不多逼迫,免得乐极生悲,又给宋金伺候了一回,就一家三口睡下了。
不过宋金还是按照乐宸的话去跟太后说了,本来以为太后会发脾气,但太后没有,只是让宋金先去处理江南水患和燕云旱灾的事情,但旋即便亲自到了成平阁。
乐宸正要行礼,太后挥手让左右都下去:“你月子中,不宜下床,便在床上跟哀家说话罢。”说着便亲自过来,坐在床边,把宋汤抱在怀里。
太后看着宋汤,严肃的面庞露出一丝温柔:“看这眉眼,还真有虎虎生风之意,是个将才——西部后继无人,昭容觉得哀家让暂时留京的西国公先提前收了汤儿这个徒儿可好?”
乐宸心头一跳。
太后这是故意的,乐宸想嫁她闺女,她就让乐宸的儿子去苦寒之地当一辈子窝囊守将王爷。
乐宸也无所谓啊,大不了以后跟着去封地当一个太妃也很好,或者在宫里通信,反正方法多得是,再者,她就不信她和儿子的寿命会比太后短,太后百年之后再想方设法给调回来,不行吗?
乐宸笑道:“母后肯提携,此乃嫔妾和汤儿的荣耀,嫔妾和汤儿谢过母后啦!”
乐宸微微鞠躬。
太后看着乐宸,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知道还真以为她有多高兴。
太后这里是没对她怎样,但立刻就给乐宸连升两级,变成了修容,这可让宫里的人嫉妒死了,没少对乐宸冷嘲热讽,还连带着孤立她。
这是太后给的初级下马威,不过乐宸还在月子中,大门一关万事不理,倒也没多大损失。
太后本来还着人削减乐宸的用度,迟迟不肯给册封诏书,等于是有名无实,连御司坊都开始轻慢乐宸,袭音又生了好几回气,私下和臭气相投的能居上互相骂了好久。
这种闹热皇后岂能不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