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宸不同意:“我等本就是案中人,再涉案不好。此事应当交由母后、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方为不失偏颇。汤儿今夜才受了惊吓,不宜劳累了。”
人老了就是会偏心,宋金年纪越大,就越发宠爱宋汤。
虽然宋汤越长大,脾气秉性和长相就越像乐宸,但宋汤的做事风格倒是和宋金如出一辙。而且宋汤的眼睛生得好,一双清泉似的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宛若一夜星光璀璨,正是遗传了先帝宋穆。
宋金本就喜欢宋汤,如今还有大权旁交的感觉,乐宸母家不兴,纵然有个嘉琰是太师,也是如履薄冰,靠着妻族势力度日,成为孤臣日常被弹劾,乐宸不愿意再给自己人招惹是非。
宋金也觉得乐宸说的有理,便按照乐宸的意思去办了。
太后本就生气古一秀一个亡国妃子敢来害她儿子,如若是旁人,还真要顾及宋金的面子,无法下狠手,那太后可就不一样了,十八般酷刑轮番上,还把古一秀的家人给抓来了,当着古一秀的面儿,从最无关紧要的开始,一个个折磨致死。
古一秀最终还是崩溃了,在牢里大吼大叫大哭,拽得伤口迸血,还是恭候在一旁的御医在侍卫们按住她的情况下,用麻沸散暂且迷晕了她,将她五花大绑在柱子上,这才免去一场折腾。
李太后一直冷眼旁观,她当小姐之时,这种手段就没少过,一直都是冷酷无情类的。
好容易古一秀苏醒,李太后已经在慎刑司的血腥气中吃完了一盘绿豆糕,看见古一秀睁眼,李太后招招手让人把一个小男孩带过来,古一秀又开始激动。
李太后摸着那蒙古男孩的脸,也不看古一秀,赏给他一块桂花糕,和蔼亲切地问他:“可听得懂汉话?”
小男孩点点头:“某自幼熟读儒家经典,《论语》可以倒背如流!”
李太后笑道:“如此厉害吖?小公子姓甚名谁、贵庚几许?”
小男孩一脸自豪:“某叫:‘庆格尔泰’,‘欢乐’的意思,外祖母唤某:‘欢哥儿’,某姑母在赵国当皇妃,被赵国皇帝喜爱,赐名:‘古一秀’,某一家便都姓了:‘古’,某也有汉名儿:‘古欢’。某今年正好六岁。”
李太后接着问:“欢哥儿可喜欢大赵?”
“不喜欢。”古欢撇撇嘴角,满是嫌弃。
“为何不喜欢?”李太后追问。
古欢道:“赵国把姑母抢走当皇妃,本来姑母是大蒙古帝国的皇后!而且大赵对外祖母家不好,现在还灭了大蒙古,还把我们抓到此处来。”
李太后笑问:“那你还这般汉化?”
古欢道:“外祖母说啦,只要大赵皇帝死了,换了新君,那便无妨。”
李太后接着问:“那你喜欢谁当大赵新君?”
古欢嘟嘟嘴:“某也不晓得,都是爹和姑姑的事情。”
李太后知道问不出所以然了,便让人把古欢带下去,冷冽地看着浑身是血的古一秀:“事到如今,你还不说吗?你若是现在说,哀家可以保全你们古家唯一的骨血欢哥儿。可若是你不说,你们古家可一个人都不剩了。”
古一秀张口想要说话,可太后没有给她马上反驳的机会:“还包括你心心念念的蒙古末帝!”
其实事情走到这一步,不管古一秀说不说,蒙古末帝都是要死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李太后不过是先声夺人,先震慑住她,套出话儿来。其实李太后自己查也能知道,不过费事,虽然也在查了,毕竟可能古一秀知道的也不多。
古一秀挣扎再三还是说了:
原来古一秀的外祖母竟然是先戾祁王庶女!
先戾祁王宋和一生中有三个知名女子:
首当其冲的便是先戾祁王妃、李太后还在闺阁之中的闺蜜、长相平凡的山宝太皇太大长帝姬长女秦氏,她为先戾祁王生下一个女儿,本来是养在太后身边儿的,但是体弱多病,又在幼年受到过度惊吓,所以长到十三岁,还没来得及行及笄礼便没了。
其次便是侧妃杭氏,出身于杭州刺史次女,是如今镇北的任代忠的小姨子。本来姊妹俩是同时入宫选秀的,而且已经定了任代忠之妻大杭氏为宋穆太子妃,可大杭氏钟情任代忠,消极应对,且小杭氏心怀不轨,将大杭氏推下演武场观众席导致大杭氏终身残疾、成了个跛子,不能入宫,所以小杭氏顺利入宫,还得了当时的太后的青眼,成为先戾祁王的侧妃。她给先戾祁王生下的庶长子宋鑫,如今还锁在大理寺,娶了个七品官的女儿勉强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