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宋金第一次“临终”之前就设好的局:宋金想搞君主立宪制,但怕国内贵族反对声太高而民智不够影响改革,所以先诈死,把权力全部移交给宫嘉琰,让他来改革,自己则暗中部署,搜集贵族代表东郭氏一族的罪证和弱点。
当然,宋金知道,自己一死,身为妖妇代表的乐宸完全没有活路,而彼时势单力薄的宫嘉琰防不住冷箭。
而且宋金也知道,除掉东郭家困难重重,所以把乐宸送往南水府,暂且避难,也是给自己留一手儿。
果然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宋金身体也差不多养好了,所以便重新出山,说自己没死,不过是为了打击宫家势力,把宫嘉琰先发配到了燕云州避难,然后放出消息给乐宸,让乐宸带兵回来,用战争先缓和国内矛盾、刺激经济发展。
宋金也想看看乐宸究竟有没有本事完成他后面儿的计划。
果然乐宸没让他失望,宋金和乐宸和好如初,又一起面对许多事情,还除掉了东郭氏,严厉打击了贵族的反对苗头。
但宫嘉琰急躁冒进,在贵族势力还虎视眈眈之时就想彻底推进改革,贯彻落实君主立宪;同时宫嘉琰的权力欲望膨胀,已经影响到了宋金的统治和计划,所以宋金开始想要除掉宫嘉琰。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像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
不过宫嘉琰也是个有野心的,如果单单只是贬斥,他日后还是会想尽办法卷土重来,这就是他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贵族右派的激进方式,会影响国家根基,所以只能除之而后快。
可宫嘉琰是乐宸的亲弟弟,杀他乐宸肯定不同意并且会怀恨在心;而且乐宸对宋金感情很深,如果她最爱的两个人互相残杀,那乐宸会心理崩溃。
所以宋金不惜黑化成渣男,对乐宸左右怀疑,设计陷害,先磨灭掉乐宸对自己的爱,日后乐宸对自己下手儿起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愧疚。
宋金思来想去,唯有乐宸的冷静和才干以及头脑和见识才能帮助他完成改革的大业,可她偏生又是个女的,那就只能靠她自己突破,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乐宸上位之后,果然是提高了女性和寒门的势力。
但在乐宸眼前,还有许多问题:首先就是身边的暴发户型新贵族太多,而且他们上位基本都是为了维护旧的统治秩序,没有办法接受革新,那么乐宸就一一除掉。代表炮灰就是慕容双全和李定邦。
其次,老贵族里面宋汉和宋冲妄图谋权篡位、动摇根基,而且他们中不论谁上位都不会去改革,但毕竟是自己亲生的,乐宸便将他们骗回领地。
乐宸一个人奋战,想挑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但宋汤和宋作对她恨之入骨,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俩人的才能都不高,无法担当大任,宋汤年纪大了,那就算了,宋作还可以抢救一下,所以乐宸设计了诈死让宋作先去锻炼,以后给他谋别的出路儿,还可以在战争中起到巩固自己的威严、恫吓敌人的作用——当然,乐宸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意识到了宋金的阴谋,想逼宋金出山。
可宋金演技好得很,居然还把自己的头撞破,一副要同归于尽的样子,乐宸只好把李太后约出来,当面戳穿。
乐宸表示,这种事情其实可以一起做,为什么要她一个人去面对?还要背负历史和人民的舆论,她才不干!
李长沛冷笑:“将国家和人民视同儿戏,你们也真干得出来!”
被人当枪使还劳心劳力,李长沛恨不得亲手掐死这两个崽子。
乐宸极速否认:“非朕,乃母后亲儿一手儿导演也。”
宋金挑眉:“不过看来收效甚微,蠢女帝一心就只想把自己摘干净,正经事没做,倒是弄出一箩筐的幺蛾子。”
乐宸道:“你可别妄想朕会把皇位还给你。”
宋金耸肩:“我年事已高,并不想再经手儿,你年轻力壮,能者多劳。”
李长沛忍不住:“如今你们到底想如何?”
乐宸道:“国内的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所以朕希望先和母后停战,我们握手言和,一起治理赵国。母后代表的是旧贵族,朕是新贵,所以我们二人联手儿才能共创未来。且朕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女子的地位,母后和朕一起执政,有利于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提高赵国的综合素质。”
李太后没有说话,继续听乐宸说:“至于改革的事情便交给嘉炜,他是个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无惧风雨,且心无旁骛,可以信任。”
太傅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