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外面我什么都看不到了,仿佛是飞进了一个宇宙黑洞里面,只觉得四周都是无尽的黑暗。我抽空又扫视了一眼右侧的后视镜,嗨,看到了一盏红灯,还有一盏白灯。红的更亮一点,白的稍微暗了一些。这是僚机还在跟着呢。跟就跟吧,他能跟住就跟着,跟不住自然就会解散,各飞各的了。我也照顾不了他太多了,在这种比较严重的错觉情况下,我把自己的状态保持好,就是对他最大、最好的照顾了。
后来着陆后,一问飞行员才知道,不是我一个人错觉了,是所有的转场飞行员都产生了左坡度错觉。我的这个僚机自然也是错觉难免,因为有我在前面,他索性横下一条心来:反正是编队,不是说“长机就是天地线,长机就是地平仪”吗?看着你飞,跟着你编就是了,管它带不带坡度呢!
我们在飞单机的时候,要求飞行员是目视条件下飞行要以看天地线为主保持状态,可以参考地平仪;盲目(仪表)条件下飞行必须要看地平仪保持状态,而且这是唯一的依据;而在飞编队的时候,则是无论任何条件下,都要看长机飞行,这是僚机保持队形的唯一依据,所以才有了“长机就是天地线,长机就是地平仪”之说。前者是指目视条件下编队飞行,后者是指盲目条件下编队飞行,都是要看着长机飞的。当然了,长机犯操纵错误的情况下除外,那个时候僚机就是要以保持飞行安全为主了,当然是怎么安全就怎么飞了!
飞到大约35分钟的时候,我也早已不再想着什么时候能出云、什么时候能消除错觉的问题了。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想多了也没有用,不是你想出云它就能出的,也不是你想消除错觉它就能消除的。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之间,飞机就冲出了云层,错觉也在瞬间消除。就感到仿佛是有一只神奇的大手,把我的飞机忽地就往右扳了一大块,一下子就改平了“左坡度”,“拨乱反正”把飞机给正了过来。
夜空随之变得清清亮亮的,没有月亮,天上是繁星点点,都似乎在眨着眼睛,向我们问候呢。地下的灯光地标也十分清楚,像是谁把无数颗钻石洒落到了深黑色的缎面上,闪闪地亮着璀璨的光芒,竟然把个漆黑沉闷的大地也能点缀得如此的美丽多姿,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
我禁不住长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从右侧的后视镜再一看,僚机还在后面跟着编队呢,那一红一白的两盏灯也从刚才的昏沉暗淡,变得非常的清晰明亮了。仿佛是刚才电压不足,亮度只有30%,而现在电压调上来了,亮度完全达到了100%。可以,可以!这么大的倾斜错觉,我都快熬不住了,他居然还能够一直跟着夜间编队,不简单,不简单,真是个铁杆僚机啊!
其实,这个僚机飞行员的技术基础以前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他从航校毕业刚分到作战部队开始,就已经被戴上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曾经连续多年是全团技术重点人之一。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组织飞行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里面,有这么重要的几步,就是新进课目练习之前,会召开飞行指挥工作研究会、教学法研究会,进行“三摸底”和“五把关”。其中,“三摸底”是指对参训飞行员思想、技术、身体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五把关”则是指对参训飞行员的思想、技术、身体情况以及天气条件、飞机状况进行把关,防止因为勉强参训和超条件组训而发生安全问题。前面的“两个会”主要是由飞行干部和司令部作训股来共同完成,中间的“三摸底”主要是由政工干部和政治处宣保股来一起进行,最后的“五把关”则是由飞行、政工、机务以及气象等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分工负责,共同把关的。这三个步骤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过分析研究,明确飞行员中的技术重点人,以便在训练中重点加工,重点带教,重点监控,重点把关。这个僚机飞行员就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从飞行到政工到训练,不管哪个专业,不管哪个部门,不管哪个“会”,都会把他列为技术重点人之一,有时甚至还是唯一。
那么,这次这次低气象驻训为什么又让他这么一个技术重点人参加了转场?而他又为什么跟我编上了队呢?
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但又不得不说。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我当团长之初,我们团的飞行骨干队伍比较弱,老的老,小的小,中间断层。太年轻的不敢用,毕竟他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技术基础太薄弱,而这种长途机动转场不像在家里按部就班地训练,可是很难说不会遇到什么复杂的、意外的、紧急的特殊情况。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