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是战斗机飞行员 > 正文 双向模拟法(二十)

正文 双向模拟法(二十)

在说到XX机场天气的时候,副师长反复说的就是他会尽量把天气把严一些的,尤其是能见度要保证在4公里以上,让我们放心。每次听到他这么讲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涌起阵阵暖流,感到一种亲切,一种安慰。

然而,副师长的愿望和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在那里毕竟不是在我们自己部队,可以自己说了算,在那里是要受制于他人的!我们在XX机场轮战,是要受到那里的空X军指挥的,整个轮战期间都是暂时隶属于他们的。天好不好?能不能起飞?主要都是他们说了算,在这方面师指挥所和我们团里的发言权以及主导权都是比较小的,只能说是提提建议而已。

当然,人家也不会胡来的,他们从军长、副军长到处长也有好几个飞行领导干部,都是懂飞行的。只不过人家是严格按规定来,不跟你讲什么人情、惯你什么毛病的!比如说,你报的转场条件是2×200,也就是能见度2公里、云底高200米,达到这个条件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你“现在已经符合你们申报的转场条件了”。至于你转不转,他们也不会逼你,由你们自己定。当然了,给你的权力也不会很大的,你如果转了那是什么事都没有,你如果没转,而是等到天很好了才转的,那可就麻烦大了,你就等着人家秋后跟你算账吧——最后轮战结束打分的时候,会根据评分细则,狠狠地扣掉你不少分的。

这指的只是转场进驻,因为空X军还不了解你这支刚来的部队技术水平究竟达到个什么程度,所以也不敢过于勉强你,这才给了你这么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你都进驻以后了,是有敌情的战斗起飞,那他们一般是不会征求你什么意见的。开玩笑了?那可是战斗起飞,也就是作战行动,你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的,没得太多的商量。

所以这就给我们这些外来的轮战部队带来了两个比较纠结的问题:第一个是“报不报”的问题,第二个是“转不转”的问题。

“报不报”的问题是指按不按最低起降条件发转场航行报?不按最低起降条件报吧,一怕上面追查:为什么不按最低起降条件发报呢?你这个部队不是已经达到所飞机型的最低起降条件了吗?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有粗训漏训和欺骗上级机关的问题?二怕兄弟部队笑话:那个什么部队啊?技术水平那么差!还去轮的个什么战啊?三怕到时真的走不动:降落场长时间天气不好,一连数天甚至是个把月都是低气象,而你报的条件太高,人家是不会接收你的,憋得你就是走不动,最后又是引起上面关注,来追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还又会惹来兄弟部队的笑话:那个什么部队,转个场就转了一个多月,什么战斗力嘛?

“转不转”的问题是指降落场条件符合了,但只是个低气象,刚够机场开放条件,你转不转场?实事求是地讲,这里面还有一个标准的衡量的问题,就是南北方的气象条件的确定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南方说的能见度是1公里,那真的就只有1公里;而北方说的1公里,可能都有1.5公里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那时气象预报和测量的技术手段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靠人而不是科技手段,客观上也自然是造成了这种差别。云底高度是靠放气球测量,还算是比较准吧。而能见度则只能是凭借肉眼来看参照物确定,误差必然是存在的了。比如说能看到4公里远的电线杆,那就是能见度达到4公里了;只能看到2公里处的楼房,那能见度就确定为2公里了;二是南方部队由于常年天气都是那样,很难遇上什么很好的天气,完成年度任务的压力大,不飞不行,所以天气条件具备了就必须要干。而北方部队就不同了,常年都是好天,经常晴空万里的,每年完成任务都是轻飘的,所以在或多或少存在的消极保安全指导思想支配下,自然会有意选好天飞。这样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对气象条件的测量是从宽不从严了,而且“宽”是宽在了云底“以高为低”、能见度“以远为近”上。所以,可以这么说:你在北方达到的“2×200”是有一定水分的,可能你只有“3×300”,而南方的“2×200”可是实打实,没有一点虚的。以你的“3×300”去飞人家的“2×200”自然是心里没底了!

我们这次转场报的气象条件就是“昼间2×200”,本机型的最低起降条件。因为毕竟在年初的时候去过南方低气象驻训,的确是达到了这个气象条件,而且还在部分架次里面超越了这个气象条件,所以还是有这个把握,才敢这么报的转场气象条件。轮战的这个XX机场,由于地处X北山区,四周是高峰耸立,净空条件比较差,所以机场开放条件也比较高,昼间只有“3×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