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是战斗机飞行员 > 正文 双向模拟法(二十二)

正文 双向模拟法(二十二)

“701,青城1号!”在我又每隔一两分钟连续呼叫了几次塔台后,终于听到了塔台对我的呼唤了。这个声音是副师长的,所以非常的熟悉,听起来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悦耳,真的是不啻于天籁之音了。一路转场过来,无线电里面的空地通话一直都是陌生的甚至让人感到多少有些冷漠的声音,这下终于听到了自家指挥员熟悉的声音了,而且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机场听到这么熟悉的声音。我们仿佛是离家许久的游子,从天边、从海外归来,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但还没有看到家的时候,听到了亲人的声音,那是何等的激动啊!又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突然听到了母亲的呼唤,那是一种多么亲切的感觉啊!似乎感到母亲马上就会把我们揽入她那温暖的怀中了。激动的心情实在是难以言表,我的双眼好像都有点湿润,就差热泪盈眶了。

这种感觉以前也曾有过,但从来也没这么强烈过,我估计是因为自己是作为飞行团长第一次带队出来轮战,当然和以前跟着别人跑龙套不一样了。其实,在此之前我是轮过两次战的,一次是当中队长时驾歼六飞机赴西南参加入X轮战;第二次是当大队长时驾歼七赴东南参加入X轮战,也就是副师长当团长、师长当师参谋长的时候,我们在他俩的率领下轮的那次战;而这一次也是第三次,我是当飞行团长带队驾歼八飞机轮战,那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能和以前一样吗?

然而,还没容我激动太长的时间,麻烦终于还是如约而至了:距降落场也就是终点站还有200多公里的时候,我看到前方的天空虽然仍是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的,但是地面却已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了,只见无边无际的低云笼罩着大地,看上去是白茫茫的一大片,连到了天边。包裹得是如此的严实,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缝隙。简直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了,因为只有水才能做到这样的全面覆盖,不留一点缝隙的。我感觉自己像是飞向了一片茫茫的大海,烟波浩渺,浩瀚无垠,搞得我心里都有点没着没落的了,不知道前面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是凶是吉呢?是福是祸呢?而“海”底的一切又是那么的神秘和令人向往,神秘是因为什么都看不到,绿色的山川、清澈的河流等等的人间美景,尽被掩盖其中,当然也还暗藏着许多未知的凶险,甚至是杀机四伏呢;令人向往则是因为那里才是我们新的、陌生的家啊,我们像是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不知道究竟会遇上个什么情况的,尤其是怕摸不着门,也就是说一旦找不到跑道可就麻烦大了!

距离还有130公里的时候,我的全罗盘才开始指示,指向了前方的降落场“远距”导航台。按一般地面导航台的性能来讲,我飞机上的全罗盘早就该指示导航台了,这么晚才指示,是因为山区效应减弱了导航台的性能,造成了指示距离近。“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这个机场的复杂程度,特别是净空条件很差,的确是飞行上的凶险之地。

不过好在我们有GPS,所以对此心里并没有太紧张,而且这个时候的GPS指示得也是非常的稳定,更增添了我的信心,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

“1号,701要着陆条件?”我按照惯例向塔台要机场的着陆条件,了解有关着陆的两个必须要知道的重要信息。

“701着陆方向082,由西向东,场压746!”副师长及时通报了我们这两个重要的着陆信息。一般的跑道都是可以两头着陆的,主要是根据当时的风向决定从哪头着陆,这个是必须要知道的。这个机场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西向东着陆,着陆方向是82度。通报“082”而不是“82”,主要是为了防止飞行员听错,所以数据一般都按三位数来通报;场压746是指机场当时的场面大气压力为746毫米汞柱。告诉飞行员是为了让他把气压式高度表的气压刻度调整到这个数值,因为转场的时候按规定气压式高度表的气压刻度都是调整在760毫米汞柱,即标准气压,飞的是海压高度,也就是按照标准海平面测量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把所有航路上的飞机包括所有军、民航的飞行高度,都统一到一个衡量标准上来了,以有效防止空中相撞。但是在降落场降落之前就需要调整到这个机场当时的场面气压也就是场压上来,这样高度表才能指示相对机场平面的高度,飞机也才能在这个机场安全降落。因为绝大部分机场的海拔高度都不可能恰好是海平面的高度,一般都是高于海平面的,所以场压一般也都是要小于760毫米汞柱的。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青城机场海拔高度是500米,如果按照转场的海压高度进行降落,那么就非常的危险了,因为当你高度表指示还有500米的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