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精心操控下,飞机一直稳稳当当地沿着穿云下降线下降,尤其是方向对的很正,左右位置偏差没有超过50米,这也是整个穿云下降过程中的核心要素、重中之重。速度表、升降速度表、转速表等几块仪表的指示非常稳定,指针指在那儿几乎就是纹丝不动的,甚至是让人产生了仪表是不是都故障了的错觉和疑问。
“701高度、位置好!”高度下降到3000米的时候,5号雷达也开始引导我了。5号雷达的引导人员全是驻地场站的,不是我们轮战分队的人。相对我们北方部队而言,他们设备维护良好,人员技术高超,主要是因为南方天气差,平常使用的多,把他们给逼出来了。所以一听到5号的声音也让我的心里进一步踏实了一些,有GPS的精准导航,有罗盘的稳定指示,再加上5号的概略引导,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弥补,一切也就都OK了!GPS虽然精准,但是就怕它故障或受干扰,最最可怕的就是它刚开始故障或被干扰了,你还没发现,仍旧是按照它错误的指示飞,那可就糟糕了!而罗盘和5号雷达虽然都不够精准,但是它们不容易故障和受到干扰,可以用来校正GPS,一是可以及时发现GPS的故障或受干扰问题;二是在GPS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飞行员放心地按GPS去飞,不用老是胆突突地担心GPS指示的正常不正常了。
高度3000米的时候,我就感到离云越来越近了,仿佛就在我的脚下,往下一使劲就能踩上了。云顶虽然看上去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的,但是已经可以看到云顶优美流畅的纹路和微澜般柔和的起伏了,好像是一幅巨幅的水墨画卷,不知是被哪只神来之笔描绘得如此的气势恢宏,渲染得那么的肆意磅礴。而我此时驾驶着战机,竟如同一只飞行能力极强的大鸟,平直张开了双翅,一动不动,稳稳地滑翔着。姿态非常的优雅,滑向了这幅巨大的画卷,仿佛马上就要融入进去,画龙点睛般为画卷平添一抹亮色,成为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真是“画在天地之间,人在画卷之中”,既诗情画意,激情浪漫,又荡气回肠,刺激过瘾,似乎是在用一种飞行员所特有的语言,诠释着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描述的:“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高度2200米,云转眼功夫就变得飞快,一时间竟是扑面而来,有些狰狞可怕了,再也由不得我做任何的分说,便排山倒海一般将我席卷进去,包裹起来。还好,云的浓度不算很大,云中也没有什么气流颠簸,飞机的状态还是比较好保持的。我只是轻握着驾驶杆,只要杆不乱动,数据也不会乱动的。在入云的瞬间,我的下降率有点变化,那是因为不自觉地带了一点杆造成的。我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偏差,稍微向前稳了一点杆,便将下降率又推到了规定的标准数据上,重新稳定了下来。
高度接近1200米了,我提前了100米左右也就是在高度下降到1300米左右的时候,开始做改平动作:柔和向后带杆减小下降率,同时密切注意着高度表和升降速度表的变化是否协调一致。1220米左右,升降率减小到0,飞机被我在这个高度上改成了平飞状态。高20米就高20米吧,可不敢低了!因为一是低高度台前平飞的高度和速度,我们原则上的把握就是“宁高勿低,宁大勿小”;二是这1200米虽不低了,但是要知道这里的山可是比较高的:相对下面必须要飞过的山峰的高度,其实已经不到200米了。再加上仪表的指示误差以及我调整场压的视线误差,有可能还要少个几十米的。如果我保持上再有不够1200米的误差,三个误差赶到了一起,那可就真的危险了!所以必须改平时就掌握得稍高一点,这样才更安全,也才能更让人放心一些。
飞机刚一改平,我便例行性向塔台报告:“701高度1200平飞!”语调也比之前提高了几度。这是因为最关键、最重要、最复杂的时候和阶段来到了,我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报告的语速必然也要加快,语调自然也会跟随着提高。
与此同时,我扫视了一眼速度表,看到速度已经减小到了接近450公里/小时,便柔和地把油门加到了能够维持得住这个平飞速度的转速。之前没有配合带杆同时把油门也加上的目的,就是要让飞机及时把速度减下来,争取主动。台前平飞,从理论计算上来说,标准的是有30秒钟的时间,可供飞行员减小飞行速度,足够用的了。但是,实际上来说,因为风向风速测量上的误差,飞机仪表存在的指示误差,以及飞行员保持数据上的动作误差,经常是没有30秒钟的时间,有时很短,甚至是飞机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