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来的帝国科技树不至于走歪,四大发明在徐灵心中还是比较重要的。
先说指南针,这玩意儿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大用,但举个例子就能知道其作用非凡,那就是航海……
有了指南针,大航海就成为了可能。
这个世界不光只有那么大一片中原地带,还有欧洲、美洲、非洲,大片大片的海洋,南极北极。
如果徐灵想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航海,就必须要拥有指南针的指引。
当然,指南针可以往后放一放,现在造出来完全没什么用,徐灵还是要将重心放在其他科技上面的。
除了指南针之外,其他三样都必须迅速的提上日程,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徐灵心里有很多想法,需要这三样科技作为基础,慢慢的点亮下一步的新科技。
不得不说,火药真的是跨时代的发明了,这让冷兵器逐渐被热兵器取代成为了可能。
这样枪炮与火成为了可能。
徐灵翻了翻系统商城里关于火药所延伸出去的分支类科技,简直数都数不清,只要点亮了火药,徐灵就相当于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现在,徐灵却无法点亮火药科技,原因很简单,没有材料。
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其实很好找到。
冶炼金属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硫磺这种物质,硝石更是可以在墙根屋角就能挖出来,而且品质极劣。
这点东西,可以量产吗?
不能。
在徐灵的预想中,火药有好几次进化和发展,而制作火药的材料,也不光只有这三样东西。
比如苦味酸、雷汞、氯酸钾、硝化甘油等物质,都可以诞生出比火药更强劲的爆炸物。
想要彻底点亮火药科技,光是造出来一份火药,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徐灵想寻找到矿床,或者能诞生硫磺的温泉,大量的采集,这样才能完成量产,迅速的制造出火药来。
现在唯一能着手迅速筹备的,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了。
春秋时期,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写本书?
大家都知道《论语》不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的弟子写的。
《墨子》《庄子》等书,也都不是他们本人所著,原因就在于,先秦时期,毛笔都尚未成型,刀笔刻字麻烦又不省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毛笔没有被发明出来,蒙恬只是改造了毛笔,而如今,毛笔也早已成为了灵国的生产商品,远销列国,很多人都喜欢在竹简上用毛笔写字,在灵国的文人界中,毛笔也已经开始逐渐流行,但竹简却是不可替代的,就连徐灵自己,很少写字的他,顶多是在竹简上签名,看看人家的策论等等,他自己是不写书的,实在是不愿意在竹简上写书,于是由于徐灵自己的需求不高,因此也一直把造纸术给耽搁了。
印刷术就更别说了,纸都没有,谈何印刷?
如果现在先把纸给造出来,好处之多,当然不必再说,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佛教、没有儒教、甚至连道教都没有。
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还没有出身,可徐灵知道呀。
佛家讲的是什么,儒家讲的是什么,道家讲的是什么。
他大概是知道一些思想的。
当然,徐灵自己也不可能把一整套佛经默写下来,光是一本论语或者道德经他都记不全。
这自然是不可复刻的。
然而,如果有纸了呢?
徐灵并不想去玷污这些圣人的著作和思想,他自己复刻也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徐灵单纯的只是想提前为这个时代的思想家做一些铺垫,让他们的成圣之路不要如此艰辛,起码,你不用到处游学,不用到处开私塾教人传授你的思想。
你一本书写出来,我帮你印刷,卖到全世界,让天下人都瞻仰瞻仰你的著作,成圣道路岂不是轻松许多?
现如今,距离老子出生还有六十九年。
距离释迦牟尼出生,还有七十四年。
距离孔仲尼出生,还有八十九年。
徐灵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九十年以后,他都是个百岁老人了。
想瞻仰瞻仰圣人的伟岸身躯,起码还要等到徐灵八十六岁以后。
这特么的……
八十六,牙都没了一老头儿,还瞻仰什么啊,连个人样都看不清。
所以,徐灵现在能做的,就是为了几十年以后,这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