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震耳的雷声回荡在大地上,一道刺眼的闪电蜿蜒着划破夜空,今年第五号热带风暴正在胶东半岛上肆虐着,赵剑寒点燃一根香烟,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静静地沉思着。
他正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
赵剑寒是一个孤儿,从他记事起就生活在一座南方小城的孤儿院里,孤儿院的院长是一位可敬的中年大妈,对赵剑寒他们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学业上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关爱,赵剑寒还是顺利地长大成人了。
高中毕业之后,热爱军事的赵剑寒不顾院长大妈的劝阻,报名参了军。
在部队里,赵剑寒经过刻苦的训练,成了一名侦察兵,随部队参加了国家与南方那个自称是第三军事强国之间爆发的边境战争,在与对方精锐的特工团进行的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特种战中,赵剑寒凭借着冷静的头脑、扎实的技战术能力,和战友们密切配合,最终取得了胜利。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赵剑寒的运气不错,只是在身上留下了几道疤痕,完整地走下了战场。
战后,依靠部队首长的推荐和自身的努力,赵剑寒考上了位于湘江岸边的国防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现了院长大妈对他的期待。
毕业后,赵剑寒服从分配来到了坐落于西北山区的一家大型兵工厂。这家工厂生产各种口径的轻型武器及其弹药,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的赵剑寒,满心欢喜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他诚恳待人,虚心好学,经常向技术精湛的老工人师傅请教,工作踏踏实实,从不挑肥拣瘦,很快就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欣赏和好评,只用三年的时间,赵剑寒就由一名工程师成为了厂设计室的主任,主持某项新型武器的设计工作。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赵剑寒和设计室的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这三年里,赵剑寒还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正当赵剑寒满怀豪情,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国家开始大规模裁军,许多重大的军事研究项目相继下马,在“军转民”的大趋势下,赵剑寒所在的兵工厂也将搬到省会兰州,转产电视机,他们的新武器研究计划自然也就无疾而终,新出炉的设计图纸也被锁进了保险柜。
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信息电子技术方兴未艾,钢铁和机械行业一下子成了“夕阳”行业,新的电视机厂需要的是精通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于是刚当了半年设计室主任、和厂领导不太熟悉的赵剑寒同学就和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工人一起,响应国家的号召,光荣地“内退”了,而且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我这就退休了?我还不到三十岁啊!”刚和领导谈完话,曾经的“技术骨干”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心里充满了愤怒和郁闷。
夫妻俩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两百元钱,这点收入是不可能让夫妻俩过上那种每天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喝喝茶的悠闲的生活的,赵剑寒不得不将自己的智慧从那些杀人武器转到研究国家政策上来,结果他发现企业改革仅仅只是开始,接踵而来的还有教育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房屋分配制度改革。
赵剑寒倒吸一口凉气,参加革命工作十几年了,自己的家小还有挨饿的可能,这是赵剑寒绝对不能接受的。
“当年枪林弹雨老子都闯过来了,难道还怕这点困难吗?”赵剑寒作通了爱人的工作,毅然离开了温暖的小窝,加入了“孔雀东南飞”的行列。
在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同时,东南沿海一带民营和私营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赵剑寒相信凭自己一身过硬的手艺,找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常言说得好:现实是残酷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还要进行资本积累,他们经营的都是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机械制造和加工业肯定不在其中,他们招聘的员工绝大部分是不需要太高技能,工资要求更低的农民工。
赵剑寒不断地调低自己的期望,好不容易在深圳找到了一家港资日用化工厂当技术员,工厂生产香皂和化妆品,效益还不错,赵剑寒准备安定下来之后把一家人都接到深圳来。
可惜好景不长,面对同行汹涌的广告攻势,工厂经营日益艰难,来自香港的小老板在资金和技术以及营销手段上比不过欧美日的大老板,果断地撤资了,于是工厂宣布倒闭,我们的主角再次下岗。
其后的几年里,赵剑寒辗转在广东、福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