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太阳从远方的群山中缓缓升起,茫茫的戈壁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柔和的金黄色,天上的白云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一队百余人组成的骑兵队迎着朝霞急速前行,隆隆的蹄声掀起漫天的尘土。
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游击将军赵振东带领亲卫队驰出嘉峪关的东门,向东南方向奔去。不过这支队伍里多了一个小孩,他和赵振东共乘一匹神骏的枣红马,奔驰在队伍的最前方。
赵振东说话算数,安排好军务之后,就带着赵剑寒前往家族划在他名下的那座山庄,沿路上,赵振东向儿子介绍了这座山庄的来历。
这座山庄原先的主人是一个商人,与赵家有生意上的来往,后来破产了,于是将山庄抵给赵家还债。但是山庄距离赵家本部较远,反而离嘉峪关更近一些,赵家只是派了一个管事驻守在这里,每年负责上缴一定的收益。
赵剑寒的爷爷成为家主之后,赵振东重回赵家,其时赵振东已经在甘肃边军中名声鹊起。赵家世代从文或者经商,这次终于在军中有了一定的势力,对家族的其他事业多有帮助,为了补偿自己这个从小离家的儿子,赵家家主决定将这座山庄划到赵振东名下,山庄的收益也归赵振东所有,赵振东决定借花献佛,把它拿出来做为儿子的大本营。
过了半个时辰的样子,他们穿过了戈壁,渡过了几条小河,来到了祁连山脉的边缘,植物开始逐渐茂密起来。这里已经出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防区,为了避免麻烦,赵振东和部下进到一处树林里,换上普通人穿的布衣,让马儿休息一会后继续前进。
这里是祁连山的北麓,道路变得蜿蜒崎岖,又经过两个时辰的跋山涉水,穿过一个狭窄的山口之后,一片方圆十里的平原忽然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每个人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这样一片草原实在是太难得了。
现在已经是初冬季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绿色,一群群牛羊点缀在草原中,牛背上还有几个牧童好奇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远处一匹匹骏马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奔驰,好一派生机盎然的草原风光。
赵振东他们一行人穿过草原,来到一座山庄门前。这座山庄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砖石砌成的围墙有两米高,门口一左一右还有两座石狮,上了九级青石台阶后是两扇对开的红色大门,显得高大而厚重,尽管有些褪色了,还是体现出一种威严。
还未等他们叩门,紧闭的大门忽然打开,一老一少两个人出现在赵振东他们的面前。老人面容消瘦,留着一缕山羊胡子,当他看到赵振东的时候,异常吃惊,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用颤抖的声音激动地说道:“三少爷,是你吗?你终于来了。”
这位老人出生在赵家,名字就叫赵民,从父辈开始就是赵家的仆人,赵振东小时候就是由他来照顾的。本来赵振东不受当时家主的喜欢,连带着赵民也经常受气,赵振东后来离开赵家投军,赵民在赵家的日子更是难过。
赵振东立功升职后,得以重回赵家,赵民的年纪也大了,于是主动请缨,全家搬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照看这处属于赵振东的产业。
赵振东快步上前,扶住赵民的双肩,说道:“民叔,是我,我来看你来了。”
主仆二人多年未见,自然是一番嘘寒问暖,过了好半天,赵民拉着他身边的年轻人,说道:“这是犬子赵胜,赶快过来给三少爷磕头。”
赵胜动作很快,马上趴在地上恭敬地磕了三个头,一边磕头一边喊道:“赵胜见过三老爷”。
赵振东赶紧把他扶起来,然后牵着赵剑寒的手对赵民介绍道:“这是我的儿子,名字叫赵剑寒,寒儿,快给你民爷爷行礼。”
赵剑寒乖巧地躬身行礼,甜甜地喊道:“民爷爷好。”
赵民的脸上乐的开了花,急忙说道:“好,好,小少爷真个乖孩子。”
几个人正在门口说话,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回头一看,只见几十名青壮骑着马直冲过来,手里还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亲卫队的队员们立刻紧张起来,抽出兵器就准备上马迎战。
赵胜赶紧说了一句:“都是自己人,大家别误会。”说完之后,他马上向来的那伙人跑去,还高声大叫,让来人止步。
原来这些人是附近的牧民,也是赵家的佃户。这片草原和山庄都是赵家的产业,他们平时在草原上放牧,有事发生时,其中的青壮会立即集结起来保卫家园。赵振东他们一进入这片平原,就有牧童回去报信了,等他们赶过来,赵振东他们已经说了好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