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赵剑寒的烦恼不提,董云山他们最近可高兴了,步枪上的铜制部件换成铁制部件之后,步枪的重量减轻了不少,还比原来更加皮实了,他们再也不担心做某些战术动作的时候会损坏枪支,教新兵打靶的时候不用为弹药的紧张而发愁。
卧虎山庄护卫队已经完成了队列训练,目前正在进行火枪瞄准射击训练。董云山他们都对后装燧发枪很熟悉了,他们利用工匠们生产的零件,拆掉了五十支鸟铳,又组装了五十支新式步枪,现在护卫队的队员们人手一支新步枪,余下的五十支鸟铳仅仅作为枪管的备件而存在,用惯了新式火枪,他们对原来的鸟铳连看到懒得看一眼。
杨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用石墨为主要材料,加了点粘土,做出来了铅笔芯,赵剑寒让木工的配合,他们一起生产出了第一批铅笔。
有了铅笔,学生们学习起来方便了许多,最起码他们不用在沙地上练字了,也为工匠们设计图纸提供了便利,利用几个下午的时间,赵剑寒把工匠们组织起来,传授阿拉伯数字和工程图纸的画法,并将自己设计的长度、重量、面积和体积单位以及简要的计算方法灌输给他们。
由于这些单位都是在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发展而来的,工匠们掌握起来比较快,标准化的三视图使得物体的外形简单明了,其中圆、圆柱、圆锥等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他们以前没听过的,这些知识可以让他们在下料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不用再费心思进行估算,从而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成品率。
工匠们看到少东家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板书,就计算出各种“复杂”图形所需要的材料,然后提出了科学而快速的下料方法,一个个张大了嘴,脸上写满了惊讶和佩服,他们都在心里想到:这样巧妙的方法都能想出来,少东家不愧是“文曲星”下凡。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原本还有一些敝帚自珍的想法,当他们看到赵剑寒轻易就把他们视为不传之秘的东西清清楚楚地写在了黑板上的时候,感到十分惭愧,赶紧把自己那点小九九扔到一边,和年轻人一起认真地听讲。
这些计算对赵剑寒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可是工匠们要想学会却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课上听讲,课下还要反复练习,于是工匠们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知识的热潮,赵剑寒这个小东家在他们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工业化生产要求更加细致的分工合作,标准化的图纸是基础,赵剑寒开始有意培养他们按数据说话、按标准做事的习惯,让他们明白,一件合格的产品,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从而改变他们原来相对封闭的作业模式,尽管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正当赵剑寒准备再接再厉制造出玻璃的时候,韩文栋那边传来消息,一年一度的互市最近就要开放了,地点还是在肃州城。父亲赵振东也派人告诉赵剑寒,最近蒙古部落大幅减少在嘉峪关附近的巡逻次数,关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参加互市的商人,嘉峪关守军正在全力以赴维持嘉峪关的秩序,防备蒙古人浑水摸鱼。
赵剑寒早就对关外丰富的资源垂涎欲滴,这次互市是获取一些紧缺原料的一次好机会,他当即决定亲自参加。
将这段时间生产的布匹和香皂全部带上,赵剑寒还动用了上次抢劫富户得来现银,共计白银五万两,一共装了十辆马车,山庄护卫队派出二十名队员担任护卫,赵胜担任护卫队首领,钟金宝带三名亲卫队员协助指挥,他们全部装备了新式的后装燧发枪,而董云山和剩下的护卫队员留下看家。
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给赵胜一个锻炼的机会,在赵振东的亲卫队中,不管是资历还是武艺,钟金宝都名列前茅,只是比董云山稍逊一筹,深得赵振东的信任,他的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可以随时指出护卫队出现的破绽。
在肃州城郊外,韩文栋已经准备了一处独立的院子,作为赵剑寒他们的临时大本营,这些护卫队员在互市期间,将一直留在这里警戒,随时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
至于那些孤儿,赵剑寒提前布置了学习的任务和大量的作业,他们现在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赵剑寒还授权赵民对他们严加管教,如果有调皮捣蛋的都要给予严惩,并记录下来,等赵剑寒回来还要追加处罚。
赵剑寒对工匠们的任务也做了安排,除了继续生产水泥、箭形弹、布匹、肥皂之外,他还让一些工匠协助杨道中继续试验石墨坩埚,争取造出大尺寸、耐高温的产品。
另外,赵剑寒还让他们利用石英沙、粘土和泡花碱来制作砂轮,本来制造砂轮最好用刚玉,不过目前只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