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明末霸主 > 第一百一十章 制度

第一百一十章 制度

当太阳再次升起来的时候,赵剑寒让董云山安排专人负责接回曾昌啸的家眷,并将虎头山上的那批丝绸秘密运到一个曾昌啸指定的地方进行交割,然后与老管家赵民商议,在山庄的原住民中找到一个机灵的伙计作为与曾昌啸的联络人。

处理完曾昌啸的事情之后,赵剑寒再次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

马上就会有大量的人手来到卧虎山庄,一部分青壮会补充到山庄护卫队,护卫队的营房正在加紧施工,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新兵的训练还是由董云山他们几个教官负责,经过前期的摸索,教官们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流程,基本上不需要赵剑寒来操心。

工匠们的人数也会增加不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赵剑寒准备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他将工匠们按照工种分开,成立各种专业工作组,由威信最高的工匠出任组长,配备大量的学徒工,完成相应的任务。

同行们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赵剑寒希望现有的工匠们能够负起责任,把卧虎山庄特有的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传授给后来者,帮助他们理解新的度量衡,学会识别和运用标准的图纸,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改变以前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尽快融入集体之中。

赵剑寒暂时设置了木工、土木工程、冶炼、矿业、材料、机械这几支专业工作组,其中木工组主要由木匠及其学徒组成,制作各种木制品;土木工作组主要由泥瓦匠组成,是建筑工程的主力;铁匠们组成机械加工队伍,而水泥和玻璃生产人员组成材料工作组,其他的专业工种以此类推。

如果有些项目需要多个工种配合才能完成,那就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选择自己心仪的人员组成,项目完成以后,项目组解散,成员回归各自的工程队,这样的管理模式更加合理,也可以提高工匠们的工作效率。

为了鼓励工匠们提高自己技能,赵剑寒设计了各种专业职称,从低到高分别为学徒、三级技工、二级技工、一级技工、二级匠师、一级匠师、大匠师,每个级别制订了不同的技能标准,主要是以加工精度、熟练程度和传授弟子三个方面加以考核。

工匠们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劳务工资和技能工资三部分组成,只要是卧虎山庄聘用的员工,每个月都会发给基本工资,其数额可以维持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工匠们发生生病等意外的时候不至于完全没有收入。

劳务工资是根据工作量来的,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技能工资是按照职称发放的。此外赵剑寒还制定了相应的劳保福利,每年免费发两套工作服,所有人看病吃药的费用都由山庄负责,免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匠师级别的技能工资比技工高出一大块,除了要求手艺高超之外,还要考核其带徒弟的水平,只有教出来的徒弟中有三人达到二级技工标准的工匠才能被评为匠师,赵剑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工匠们把自己的独门绝技传给徒弟们,打破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手艺传承方面的规矩,让更多的绝艺不至于失传。

大匠师级别只有做出了重大发明创造、大幅改善加工工艺、能显著提高效益的人才能获得,大匠师终身享受高额的津贴,目前只有秦向武和吴青山两人因为独自发明了新的箭形弹加工技术,满足了这个条件,有资格担当大匠师的称号。

为了鼓励创新,赵剑寒规定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提交给工匠的总负责人马涛,任何人都不得阻拦,马涛每个月都要将工匠们的提议进行汇总,交给赵剑寒审阅,一旦获得批准,该工匠就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山庄提供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支持项目的运作。

如果该项目获得成功,会根据项目组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奖励,同时这也是工匠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赵剑寒比同时代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知道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各种提议是否有合理,在目前是否能实现,还能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引导工匠们的研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当然,赵剑寒也没有忘记其他人,参照工匠的工资标准,他为山庄的管理人员也制定了薪酬级别,分为了三档,赵民、马涛和赵木他们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其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加起来相当于二级匠师的收入,经过培训上岗的财务和仓储管理人员的工资相当于技工,普通的服务人员(仆人)也有基本工资。

这些人大部分原先都是赵家的仆人,是签了卖身契约的,他们每个月只有少量的补贴,给多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