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妃乃皇室宗亲,身份尊贵,又是奉旨前去寺院祈福,哪位大臣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皇家人?
除非……除非上面有人指使,有人兜着,自然不怕上面追究……
帝后原以为他们不动声色地打发了长孙皇妃,待风声过去,众人淡忘了长孙皇妃,再寻机随意地处置了她,不想才出凤京就出事了,不,是还没出城门就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帝后第一时间便收到了城门处的禀报,怒不可竭,竟小看了慕倾雪,早知就该寻其它理由处置了她,省得她挑拨离间,掀风作浪,无事生非。
好歹慕倾雪名义上还是长孙皇妃,她竟不顾丝毫夫妻情分地算计凤子翔,煽动民众涌聚太子府滋事闹事,实在可恶。
在帝后看来那就是一群愚民、刁民,被慕倾雪三言两语给蛊惑,利用他们去摧毁凤子翔,但法不责众,官府不可能强行打压民众,若非激发民怨就适得其反了。
不得不说,慕倾雪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原来她的温和无争,都是表象,内心竟也如此玲珑曲折,还颇有手腕。
慕倾雪的蜕变,会否与凤九幽有关?
慕倾雪这般行径,会否受凤九幽指使?
不怪凤后猜疑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她难以相信慕倾雪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在帝后的眼中,慕倾雪只是她养的一个童养媳,专用来巩固江山王权的棋子,她必须唯皇命是从,不得有异心,否则便失去了她存在的意义。
帝后的老谋深算,怎蒙骗得过凤九幽的眼?
凤九幽才智卓绝,计谋无双,能够算计得了四国八方,又何惧一个凤京?只不过念着帝后是他的至亲,不愿正视真相而已。
凤帝被府衙、大理寺、刑部、兵部、禁卫军处的人唧唧喳喳吵的一个头两个大。
凤后也询问心腹嬷嬷,该如何是好?本想寻个理由释放太子妃出去,有太子妃帮衬凤子翔会平顺很多,还能寻机对付慕倾雪,不想凤子翔被慕倾雪算计,身处风口浪尖,四面楚歌。
“长孙殿下新纳四位侧妃,不是有两位是太子妃亲自挑选的吗?”嬷嬷沉思半晌,提醒道。
“你的意思,新妇求情?”凤后眼放精光,若四位侧妃齐齐为太子妃求情,就可破碎慕倾雪状告太子妃的不实,她便可顺理成章地放了太子妃。
另,若四位侧妃齐齐为凤子翔作证,凤子翔并未私会慕吟霜,也并未喜新厌旧的宠妾灭妻,只是伤势过重,不便起身,同样可击破慕倾雪的舆论导向,成为受害一方,博得体谅和同情。
凤后立刻安排人偷偷前往太子府,提点几位侧妃,务必要让四位侧妃一同作证求情,再派人去城外秘密接回凤子翔,莫要被人发现,实在不行,就让他暂留在城外,待天黑再悄悄回城。
崔侧妃和董侧妃自然唯皇命马首是瞻,但张侧妃和李侧妃追随的是慕倾雪,知道慕倾雪与太子妃和凤子翔之间的纠葛,若趁慕倾雪离府之时,立马便见风掌舵,未免太不仁不义了?
传话嬷嬷也非泛泛之辈,自然看出张侧妃和李侧妃的顾忌,淳淳教诲:“几位侧妃都是殿下的新妇,太子妃是殿下的生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他日长孙殿下继承大统,定不会忘了甘苦与共的侧妃们,至于长孙皇妃,已远离中心,能否再回的来还不一定,太子府终究还是要靠几位侧妃,那慕府大小姐不就是仗着怀有殿下的骨肉才敢猖狂吗?只是她太不识时务,以至白白毁了一手好棋!”
嬷嬷暗示凤子翔将来会继承大统,而慕倾雪已成过去式,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太子府是四位侧妃的天下,若肚子争气能生个孩子,被扶正也并无不可,甚至将来还可荣登凤位,尤其是在这风雨飘摇时,她们出了力,太子妃和凤子翔都会感念她们的好。
话里话外的意思必须要她们与太子府同气连枝,帮太子妃和凤子翔度过风口浪尖,至于慕倾雪,有了嬷嬷的暗示,四位侧妃都不会想她再回来。
张侧妃和李侧妃如何感恩慕倾雪,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们已然成为长孙殿下的侧妃,自然该对夫君一心一意,既然慕倾雪已成弃子,她们也只能今早为自己谋算。
凤子翔仅凤麟一子,而且还是个废人,又不能传宗接代,有也等于没有,若四位侧妃谁能诞下子嗣,而慕倾雪又回不来,那侧妃也许能被扶正,成为长孙皇妃,将来凤子翔登基,皇妃自然就成了皇后,这是多少女子想都不敢想的。
张侧妃和李侧妃略一沉吟,便妥协了,愿与崔侧妃和董侧妃一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