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第一大忽悠 > 第十六章 巧遇徐晃

第十六章 巧遇徐晃

暗自得意了一会,刘天浩忙有问道,“那张让处可曾妥定?”

“也是安排妥定了。我先是经过那皇城南门,却是发现大批执金吾持兵带家,来回巡弋,靠近不得半步。又自绕道那宫城北门,发现那里大门紧闭,门前却是站立着一小黄门。”太史慈如实道来。

“然后呢?”刘天浩心想,这太史慈才刚过十六岁,但是这却是脑袋挺活啊。

“经过一番通禀,终是随那小黄门进的宫中,见到了张让。于是我将主公教给我话仔细传给了那张让,那些礼物他也收了,让我回复主公,择日定会在皇帝面前美言,定会早日安排让主公入得皇家族谱。”太史慈接着道。

“那张让可还有别的话讲?”刘天浩窃喜。

“临了那张让看着送过去的那几箱子礼物,对我说,‘既然这刘天浩是皇亲一脉,自当是该多亲近亲近’。”太史慈道。

“好,好,好,子义不仅勇猛英武,却也同样是八面玲珑啊,此事办得甚妥,吾之大业可期啊。又言道,明日兵出洛阳,子义当为我前锋。”说罢,又是让糜竺向太史慈三人将今天何苗一行的事细说了一遍。

第二天上午,刘天浩刚刚吃完早饭,何苗府一小吏就是带着一小黄门并着几个甲士到了糜家商铺。果然如何苗所说,小黄门对刘天浩宣告的和昨天何府议定的毫厘不差,虎符、封文诏书、将军甲胄都是较到了刘天浩手上,刘天浩这平北将军就这么定下来了。那小黄门等人临走时袖拢里也是塞得满满当当,称得上是皆大欢喜。

待得小黄门离去,刘天浩马上吩咐几人迅速准备妥当,然后径自洛阳北门而出,前往那河水边上驻扎的北军大营。

那北军大营守门小卒见刘天浩手持封文诏书而来,忙自迎接至北军之中军大帐。时北军中侯正自与一帮下属在一沙盘前演绎军情。见刘天浩前来,忙自停下迎接。

双方相互介绍,刘天浩才得知这北军中侯居然是那皇甫嵩。原来,皇甫嵩本是故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故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前年被征为侍郎,又因去年有河东郡有大族豪强暴%乱反叛,时皇甫嵩正在河东郡,于是组织兵甲勇士迅速扑灭暴*乱,灵帝得知后擢升为北军中侯,统帅五校。

皇甫嵩闻听刘天浩竟是要兵发雁门,不由拍胸脯表示十分支持,原来,自其父升任雁门太守之时,其举家宗族尽是迁居并州雁门,现如今雁门遭受鲜卑劫掠,自己却是身不由己,只能说在兵力配备上鼎力支持刘天浩,以保其胜算了。

皇甫嵩立刻是将一干下属一一介绍给刘天浩,刘天浩向何苗立下军令,只能从这北军五校其四共八万人中选取一万人,然后兵力良劣却是可以挑选,随军将领也是可以挑选,只要不选那北军中侯和四校校尉就行。

还真别说,真是让刘天浩发现了个大将之才,十七岁的徐晃徐公明,现为屯骑校尉旗下一骑都尉,当即使毫不犹豫地向皇甫嵩要人。

皇甫嵩一看刘天浩第一个选的竟是徐晃,不禁抚掌大笑,“刘将军真是好眼力啊,这徐公明,英勇善战,自律甚严,而每战有功,却是很少邀功请赏,颇有大将之风。”

又道,“公明乃是河东郡人,去年我评判河东叛乱,恰恰却是赖公明之臂膀啊。”

皇甫嵩虽是如此说,却还是放徐晃跟随刘天浩而北去,刘天浩又是一番挑选,最终选定了诏书约定的两千屯骑、三千越骑以及五千射声,皇甫嵩又自是多调三千马匹给刘天浩。兵马集合后,那就两千屯骑本就是徐晃所辖,也不做变动,而那三千越骑、五千射声却是尽归自己直辖。

这时候刘天浩才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要的都是骑兵,答应许褚典韦要给他们配备各五人兵士以作亲卫这个想法却是实现不了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谯县那二十二人各分十一人给许褚典韦,二人却也没有什么怨言。也是,单纯就亲卫而言,这二人已抵千军。

一番选兵调将,一天时间就是匆匆而过。当一万大军齐聚校场,那真是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刘天浩不由暗自感叹,自己这才将兵一万就已是如此壮观,如若是十万百万大军,又当如何。

第二日,刘天浩又和皇甫嵩约定后续粮草辎重尽皆发往并州州府所在晋阳城,然后就地和皇甫嵩交割道别,拔营北渡黄河而去。

及至黄河,又是花了近两天一万大军协同兵草粮马方才全部渡过河去,这个时候黄河之上不可能架起桥梁,只能是沿那狭窄水流轻缓处安置官家渡口,官渡之战中那个官渡地名就是依此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