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麾下的将领们的家族,又有哪一个没有遭受过吐蕃人的盘剥,所以在听完城守的解释后,都不禁为之震惊,一座人口数量达到三万户以上州城,竟然被吐蕃人糟蹋成这个样子,如此说来自己原来所在的城池,和这里比起来还算是非常的幸运的的了。所有的将领都不禁对鄯州城的遭遇倍感同情,也就没有人再提什么给养的事情。就此诺羌大军进入到大唐境内的第一场战争,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为了不给鄯州人增添更多的负担,第二天一大早天色刚刚开始泛白,诺羌的大军便整理好行囊匆匆的上路,直奔河州而去。
三日后诺羌大军在抵达河州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为了避免对方因为紧张而严阵以待的情况再次发生,雷霆没有让大军继续前进,而是派出信使拿着勤王诏书前往河州,先行与河州的刺史进行沟通,在获得对方的首肯后,再率领大军靠近城池。不到两个时辰的光景,便有一名河州城的守将随同信使一起返回到大军临时停留的地方。
这名将领在见到雷霆后非常的客气,先是就雷霆以及他麾下的大军来到河州表示欢迎,然后又表示可以接待大军,并且提供足够数量的给养。同时还请雷霆能够谅解,河州城毕竟不是大城,不可能在城内提供可以容纳数万人的休息场所,所以希望诺羌大军在城外驻扎,驻扎所需要的物资河州城也尽量的予以满足。当然,诺羌的士卒如果愿意进入到城中,河州城的守卒也不会进行阻止,而且还可以延长关闭城门的时间予以配合,不过希望诺羌的将领能够事先约束一下麾下士卒,不要在城内寻衅滋事,免得到时双方都难堪。和州城的将领所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所以包括诺羌的将领在内都可以接受。于是在这名将领的引领下,诺羌的大军缓缓地向河州城方向行进。
河州城要比之前经过的鄯州要大出许多,城内的百姓数量已经超过了四万户,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二百里外的兰州。如果实在平日里四万户百姓,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的州府。就好比兰州作为曾经的都督府所在地,虽然也属于偏僻所在人口数量却一直都在三万户以上,只不过自从黄匪占据了京城长安以后,兰州东面的原州以及东北方的会州,都先后被黄匪的大军做占据,这样一来兰州便成为了大唐与他们对峙的前线,这就使得从兰州东面的州县,甚至于兰州城内的百姓,都纷纷的逃难到更西面的和州城内避难,这也就使得原本算不上什么大城的河州,在人口数量上一下子超越了兰州,成为了附近数百里方圆内人口数量首屈一指的大城。
自打十年前王仙芝、黄巢等人先后起兵造反开始,朝廷对于下面州府的控制力便进一步的被削弱,很多的节度使已经开始对朝廷下达的征讨令阳奉阴违,只不过还没有到达公然抗令的地步。向河州这样的偏远城池,朝廷甚至都无暇去顾及到他们的存在,这也就使得这些的城池城守也好、守将也罢都有了很大自主权利。
由于世道不够太平,这些个官员们要想保护好自己的利益,通常都会扩大城内守卒的数量,至于数量的多寡通常都是根据财富的多寡来决定的。按说像河州这样的小城池,城内士卒的数量通常都不会超过两千人,再多便没有足够的财务来豢养士卒。
但是整个关中地区如今都成为了战场,各州各县都有官兵和叛军在对峙或者交战,前往蜀地或者中原的道路都已经被堵死,原本居住于关中地区的那些个有钱人,大地主和大家族由于消息比较灵通,早就跟随着皇帝躲到蜀地去避难了,剩下的中小家族和有钱人,或者没有资格跟随皇帝一同前往蜀地,或者消息不够灵通,等到感觉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官兵早已经撤走。没有官兵的保护他们要想再去蜀地,势必要遇到从南面以及过来的黄巢的部队,无奈之余只好一路西行。
最终有相当一部分有钱人来到了河州地面。河州东有兰州这个军事重镇作为凭籍,难免就是崇山峻岭所阻隔的蜀地,东南又有儒、渭州抵挡在前,自然就成为了休养生息的上佳地点。这也就使得河州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便迅速的发展起来,一举成为了数百里方圆内首屈一指的富庶地方。有钱人多了,自然就想保证这个地区不受战火的侵袭,所以便纷纷的掏出钱财支持当地扩军。仅仅三年的时间河州城内的守军数量,便由最初的不满千人,扩大到了目前的五千人规模,再加上这里的守将也并非什么都不是的草包,所以将这五千名士卒倒是训练得有模有样。
现如今的河州城守和守将本是姻亲,将这河州城也是当作自家的家产来经营。当听说城外有一支数万人马的大军,要响应朝廷的勤王号召从这里经过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