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候,文昌侯,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段家世代辅佐江山,属于元老级别,三位侯爷中也只有段远山一人有军权,他手握五万大军,镇守在大夏国的南面边关,负责南边五个城关。段远山为人低调,不愿结识权贵,所以很少来都城。当年大王刚继位,担心这段远山不服,便将他的独子段思留在了宫里,这段思由此和上官宇熟识,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所以看到上官宇被欺负,段思会出手相助,一来二去,两人关系亲密。
段思此次前来,是因为南边关出事了。近一个月来,青杉国的士兵不断骚扰边关,打劫过往的百姓,惹来民怨。段远山上了几道奏折,想要出兵,都被大王驳回了。可是这让青杉国的士兵越来越嚣张,于是让段思亲自到都城禀报大王。
段思便先找上官宇想探一探大王的意思。上官宇对此事略有耳闻,他问道:“武德候有本事将青杉国一下子打败吗?”
段思摇摇头,上官宇道:“这不结了吗?打不过人家,只会是敌损一百,自折一千,不如不打,反倒让青杉国有了口实,以此为借口来大举侵犯。”
段思发愁,“可是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董月幽幽道:“只怕那青杉国意不在南边,而在西边。”她通过前世已经知道这青杉国一年后要攻占齐门关,没听说南边关出事。
上官宇看向董月,“什么意思?”
董月叹了口气,“南边关是桐城关,青门关,延州关,安胥关,照庆关,哪个都不好破,青杉国距离南边近,却要连着突破五道城关才能攻入都城。可是西面只有齐门关和紫玉关,虽然比那南边五关更难攻破,可是只有两关,用些计策很容易就能攻到都城了。虽然远一些,但是相对简单些。”
一番话说得上官宇心中佩服,段思微微点头,“你真是沈瀚?那个戴着面具的沈瀚?”董月笑而不答。
“依爱妃之意呢?”上官宇问道。
“边关最好让信得过的人把手,免得被青杉国收买,不战而降。”董月说得是镇守齐门关的孙锐峰,可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好直说其名字。
可是在段思听来有些不高兴了,“月妃是不信任段家了?”这算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董月急忙又是一番解释,段思的脾气才下去了。
晚上段思就住在了上官宇的王府里,次日两人一起上朝,段思面见大王。董月在庭院里活动筋骨,有侍女走来,“太后请月妃到清宁宫一叙。”
董月换了衣衫,带着小草前往清宁宫,不知道太后忽然见自己有什么事情?
太后半坐在凤榻上,两个侍女伺候着,一个捶肩,一个揉腿,董月被带进去站在了太后面前,太后方才睁开眼睛,“都退下吧。”让侍女们离开。房间里只有她与董月两个人。董月知道这是要说要紧事情了。
太后喝了一口茶,“董月,那碧玉镯子的事情,你可想起来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苏文不让说,太后偏偏问。董月继续咬定不知道三个字。
太后有些怒了,“哀家不相信苏初夕没有告诉过你。是不是苏文给你说什么了?”她早有耳目,得知苏文和董月聊过。
太后继续道:“哀家不妨告诉你,那碧玉镯子的秘密,不止你一个人知道,苏文也知道,只是他手上没有碧玉镯子,找不到那宝藏。”
董月倒是猜到了苏文知道这个宝藏,所以神情没有太大变化,太后看在眼里,又道:“你是想帮苏文了?可知道你的父亲沈安与他什么样的过节吗?”
这是董月一直想知道的,所以她抬头看向了太后,太后道:“你告诉我秘密,我就告诉你一些关于你父母的事情。”
这是交换条件了,董月本来不屑于此,但是太后的条件有些诱人,她急于知道父亲的事情,于是将碧玉镯子的秘密说了出来。太后拿出碧玉镯子,对着阳光照了照,“暂且相信你说的吧。”让董月坐在了身旁,“苏文和沈安结怨是因为你的母亲苏初夕。”
故事有些俗套,苏文和沈安同时爱上了苏初夕,可是苏初夕选择了沈安,于是本来胆肝相照的兄弟翻脸了。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让董月还没来得及想就结束了。苏文喜欢自己的母亲,这有些意外,董月知道太后隐瞒了一些事情,比如大王也喜欢苏初夕。
因为一个女子,两个失落者联合起来,将胜利的那个排斥到了边关,这个故事还真是差强人意。这苏文和大王也太小家子气了。董月有些鄙视苏文了,顺带着对自己夫君的爹也不那么敬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