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天气愈发炎热,正午的阳光无情的照射在大地上,整个街道像是闷热的蒸笼,空气中隐约能嗅到焦灼的气味,耳边充斥着聒噪的蝉鸣。
已是中午,天气又异常炎热,德仁堂内没有看病买药的人,空空荡荡,伙计们也都回家小憩了。
张婧诗坐在柜台边的高脚凳上,翻阅着医书。林靖安站在一旁检查新进的药材的种类,偶尔偏头注视下张婧诗,微微一笑后又继续做事。
张婧诗沉浸在书中,这医书是唐修赠与她的,上面记载着上千种药材及其功用,遇到某处不懂的就会问唐修或林靖安。
张婧诗停止翻动书页,轻扯林靖安的袖子,喊到:“靖安哥哥?”
林靖安转头,温柔一笑,说到:“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张婧诗指着书中的一处说到:“这页下面顺带提到的一叶秋是何物?”
林靖安凑近细看,说到:“这一叶秋有很多别名,像是叶底珠、小粒蒿、吐下珠等,这本书前面提到的花扫条也就是一叶秋。”
接过书,翻到某一页后递给张婧诗,笑到:“这一叶秋味道辛苦,性温,有些许毒性,入药时用量不宜过多,用药勺只取小半勺即可,有活血舒筋,健脾益肾的功效。”
张婧诗接过书,细细的阅读了一番,抬头看向林靖安,语气中满是敬佩的说到:“靖安哥哥对药材了解甚多,想来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学习。”
林靖安笑着摇头,说到:“哪有的事,只不过偶然看过记住了而已,在医术上,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张婧诗嗔怪林靖安过于谦虚后又继续看书,两人各做各事,丝毫没有受到夏日的炎热的影响,时间似乎在此刻停止,一切都显得闲静美好。
祁钺踏进德仁堂内就见两人认真做事,虽没有言语交谈,却极为和谐。心中有些酸意,开口寒暄到:“狮子,近来可好?”
熟悉的嗓音传入耳朵,张婧诗微微惊讶的抬起头,便看见身穿白色锦袍的祁钺和另一个青衣少年,眼含欣喜说到:“你怎么来了?”
祁钺略带敌意的看了对面的林靖安,说到:“这天气太炎热,我看娘整日没什么精神,就想着买些提神的东西给她。”
林靖安轻笑,说到:“令堂估计天气炎热,有些中暑,服用些藿香水,或是在额角擦些清凉油即可。”
张婧诗点头,将两味药拿给祁钺,又叮嘱到:“夏天炎热,没有食欲,可以吩咐后厨煮些绿豆酸梅汤,解暑醒神,对身体极好。”
祁钺接过药,道了声谢。
张婧诗瞧了一眼祁钺身后青衣少年,自进来后一直沉默不语。有些好奇的问到:“这位是?”
祁钺看向身后的人,说到:“你不问我都忘了,这是疏影,祁晟的侍卫,上次我们得救也有他的功劳。我本打算拉祁晟陪同我来抓药的,但他临时被我爹叫去做事,便让疏影陪我来了。”
张婧诗认真打量着青衣少年,五官清秀,身姿挺立,唯一不足的是眼中冰冷,没有丝毫波澜。对少年温婉一笑,说到:“之前的事多谢你了,日后若有事情,还可彼此多加照顾。”
疏影抬眼看着张婧诗,面无表情说到:“不用道谢,那是我的职责。”
张婧诗点头,心中暗叹她家翠云怎么就瞧上了这么根木头,以后怕是情路坎坷。
四人没了话题,气氛有些尴尬,堂内一片寂静。
这时,一妇女抱着男童闯进堂内,跪在地上不起,眼中含泪,哭喊到:“求你救救我家儿子。”
张婧诗立马走上前扶起妇女是,说到:“您先别急,把孩子放在后厢房的床上,我们给他看下。”
林靖安上前接过妇人手中男童,与张婧诗一同带着妇人来到后厢房,祁钺等人也紧随其后。
林靖安将男童轻放在床上,手指放在男孩手腕上替他把脉,然后又掰开男孩的嘴巴,看了舌苔。对妇人说到:“他最近吃了何物?”
妇人的手紧紧抓住有些破旧的衣裙,脸上通红,支支吾吾的说到:“馒头。”
林靖安冷下脸说到:“若是吃馒头怎么会生病。”
妇人唰的跪在地上,流泪满面到:“孩儿他爹死的早,家里又穷,我只能在客栈打杂赚点钱养家计,但根本不够家中开支,家里的米缸都空了,于是我就常在后厨里偷些剩下的饭菜带给狗儿吃,谁想到昨晚吃完饭狗儿突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晚上,我没了办法才来找你们,求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官府,不然狗儿就真的没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