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强人 > 第五章 首聚乡勇

第五章 首聚乡勇

,以关羽的眼光自是看不到将来五胡乱华的历史。他可别来个“不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的反应,那我半天就算白说了。

关羽此时心中更是忐忑:此人所说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能预言百年历史,那需要如何的大智慧?且不论真假,此人言谈之中,能以民为先,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倒也不失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也罢,自己一身武艺,若无用武之地,岂不徒耗青春?自己勇则勇已,但不适合自己扛大旗。只能寻一名主,以期有所建树。

“子颖兄心念百姓,体恤生灵。兼具文武,不是仁德。羽愿跟随。”我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若单以才论,我自信凭自己对大势的把握及千年的文化素养,比这些三国人士只长不短,怕得是这傲气的关羽不按常理出牌。还好怕得事没有发生,关羽竟答应了为我所用。只是我不知道的是,关羽知道群雄割据的时候才真正对我的预见能力心服口服,也是到那时候才对我死心塌地。此为后话。

“哈哈,吾庄后有一桃园,不如我四人结为异性兄弟,然后共图大事如何?”没想到物是人非,张飞竟还是说出了这句台词。不过刘备换成了我,而且多了个赵云。

“如此甚好。”三人都无异议。

就这样,史上有名的桃园三结义变成了桃园四结义。

我年龄最大,二十五,为长。关羽二十二,次之。张飞十九为弟。赵云十七,居于末。日后我手下关张赵三兄弟是我争霸的资本,也成为了闻名中国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将。

祭罢天地,祝完誓词。四人又是一番痛饮。约好明日便纠结乡勇,准备前去投军。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张飞便散尽家财,遍贴告示,招笼义兵,言抗黄巾之事。三日之间,竟得乡勇五百余人。多数是逃难至此的流民。古代好多从军的都是无衣无食的贫民,参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不亦悲哉?

值得一提的是,张世平、无双两位中山大贾竟然也找到了张庄。俱言黄巾当道,北路不通之事。听闻此地有义勇纠结以抗黄巾,故此前来献上良驹五十匹,镔铁千斤,并许多钱粮之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张飞虽家境殷实,但要养这几百号义勇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有了张世平、苏双两个商贾的资助,得解燃眉之急。只是可怜了刘备大大,两个兄弟被我拐走了,这原本献给他的钱粮兵器也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不知道他还靠什么起家?

于是打造兵器铠甲。我一身红色铜铠,武器狼牙棒长两米一,重九十六斤,头部骨碌挂满尖刺,尾部成刃状,首尾皆可伤人。我也是考虑到现在自己力气大的惊人,马上征战武器是一寸长一寸强。武器越重伤害力越大,当然前提是你能舞起来。关羽打造的是一身墨绿铠甲,武器果不其然还是长柄偃月刀,名唤“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则是一身黑铠,丈八蛇矛重八十六斤,说是矛,其实跟枪差不多,只是尖端带弯曲状,且两侧皆带刃而已。尾部也是如枪般带尖刺。赵云则还是一身白色铠甲。铁杆银枪是自己原本就有的。乃是师传“带雨梨花枪”。连同坐骑赵云都是选得一匹白马。加上赵云人长的也是白白净净,端的是英姿飒爽。那些个义勇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甲胄只是带了点铜片的牛皮铠而已。武器也都是制式朴刀。至此,我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

稍加演练,待一切收拾停当,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向着幽州治所范阳行军而去。毕竟私聚乡勇无名无份。只有经过官府认可,才能成为正义的剿匪军队。也只有这样朝廷才会记你一份功劳。

涿郡离范阳三日路程。一行人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这也是我刻意要求的,统兵作战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要无时无刻不想着操练军队,急行军也是对部队很好的锻炼。只有平时多加操练,战时才能多一份活下去的保证。我对大家如此解释,大家也都深以为然。

而此时的范阳却是城门紧闭。一洲之治所,却满目萧条。城外竟然一个人影也没有。城墙之上,守军如临大敌,警惕的望着我们一行人。“城外何人?为何到此?”一个校尉模样的人向我们喊道。

“吾等乃涿县义兵,特此前来以助太守抵御黄巾。还望大人代为通报。”我记得188年刘焉才建议皇帝设州牧一职,他自己去益州做了土皇帝,也是188年刘虞才到幽州出任的幽州牧,而现在的幽州太守应该还是刘焉。

“你们稍等一下,我这就去通报。”说是稍等,我们在城外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城门打开。那校尉领着一队守军朝我们走来。看来刘焉对于我们的身份有所怀疑,刚才太守府想必对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