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强人 > 第十五章 一入京都

第十五章 一入京都

我们五人在酒肆喝酒,我便差人回去接张宁等人。须臾便到。

“恭喜主公又得一员大将。”田丰刚到就给我贺喜。可当看到典韦容貌,竟不着痕迹的皱了下眉。想来这些文人墨士对人的衣着相貌还是比较在意的。典韦和张飞很可能臭味相投,毕竟两人都是大老粗,不修边幅。但如何才能跟田丰沮授等融洽和睦,我以后得好好考虑下这个问题。内部矛盾如果激化,那便是不攻自破,又何谈争霸天下?

“果然是位猛将,这形容一看便知勇武,日后冲锋陷阵,有谁能挡?”沮授似乎也是注意到了田丰的细微变化,忙出来圆场遮掩。但他这话另一重意思便是,战场之上,光看你脸就得吓得撒腿逃跑,谁还敢跟你打?但典韦自是想不了这么多。毕竟他的长相就摆在那里,说他长得俊俏才是对他的讽刺侮辱。沮授这般言语倒也没有招他的反感。

“典韦见过二位先生。”看到田丰沮授能直接跟我聊天取笑,典韦的粗神经也能想到此二人便是我的心腹,当下也不托大,忙起身见礼。

田丰这次却笑脸相迎:“壮士勇武,日后斩将夺旗,还得多仰仗壮士。”幸好田丰还是以大局为重。摒弃了自己的成见,看到小小的插曲瞬间消散于无形,我不禁给田丰投去个肯定的眼神。田丰会意,含笑不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都有前后因果,内不能安,外何以攘?看到下属能和睦相处,我也颇感欣慰。倒是张宁的反应让我颇感惊讶,她见到典韦的长相竟没有一个小女孩该有的惊恐尖叫,竟点头似是肯定典韦的武力。不过想想也是,从小便跟着父亲接触各形各色黄巾众的张宁,什么长相的汉子没见过,此时她不觉害怕也在情理之中。

众人见礼罢,同坐喝酒,当日尽欢,晚上便在小镇住了。待第二日再出发。

于路西行,过中牟,路荥阳,便到达了第一雄关:虎牢关。时过深秋,正是初冬季节,天上就已飘下了皑皑白雪。大雪冷了天与地,也冷了人心。大雪漂白了山川漂白了大地,却无法漂白世人心中的阴霾。路上到处可见的残垣断瓦,废弃村庄,枯骨残骸,处处透露着荒凉破败。不时有逃难的人三五成群,形容枯槁,行色匆匆,为死沉的大地平添一丝生机,但更是让见者心情沉重。黄巾虽灭,但破坏已经形成,关外的居民也已经流离失所。何时才是他们重建家园的时刻?没人知道。就连熟悉三国历史的我,此时也无力断言。难道会因为自己的介入,而避免战乱的发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能做的便是,穷,则保得一方太平;达,则兼济天下太平。每每想到此处,不禁心潮澎湃,却又愁容满面。关羽张飞赵云典韦冲锋陷阵,斩将夺旗,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此时却不知我有何忧,自顾自的谈武论器。于路行来,倒是田丰沮授与我颇有同感。“主公可是为这受难的百姓而忧?”田丰一幅了然的神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到我大好河山日渐衰败,怎能不忧心?天下动荡,民生疾苦,始乱者竟在庙堂,又怎能不让人痛心?非我忤逆,实为百姓不屈也,实为我大汉民族不屈也!”

刚才还笑呵呵的田丰听到我的话表情顿时僵住。心想:难道大汉真是气数已尽吗?初时主公再三邀请之时所言,尚觉大逆不道。而今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失民心,则覆亡在即也。非是主公忤逆,即便主公不取,便有第二个,第三个人取之。张角就是最好的例子。张角无大才大智,亦无显赫身家,只靠着救世济人就能获得民心,群起响应。若诸侯之中,皆怀不臣之心,天下亦将战乱不休。正如主公所言,上能扶则扶之,不能扶则废之。若果如此,有一英雄人物行雷霆之势,得统江山,亦为民族大幸。中国非大汉之国,乃国人之国也。有德则济,无德则废,也未为不可。只要天下得保太平,谁的江山又有何分别?

国无常国,朝代变迁本为必然。大汉竟亦不能免。想到此处,田丰也对自己能有这种思想深感诧异。以前只知道,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即为汉臣,便要对大汉尽忠。可现在的大汉朝廷,有自己尽忠的空间么?看来自己思想已经慢慢被主公的观点所影响。不过此时田丰并没有懊恼,而是因为想通了此关节,心情豁然开朗:既已跟随主公,便需尽心尽力出谋划策。日后是否变天,顺从天意吧。

愣神的片刻,田丰已是思绪万千。而跟田丰一起出山的沮授则没有那么多想法,本来沮授思想就要比田丰开明,只知道自己既然已经跟了主公,便要一心为主公谋划。我对他们二人所荐所言悉皆熟虑,也更坚定了沮授的这种想法。对谋臣来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