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自己都不用出尽全力。
伏兵的精髓在于,打消敌军士气,扰乱敌军阵脚。有心算无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有奇效。若敌方早有准备,那和正面对战已经没有了区别。
在这狭小的空间,虽然暂时关羽部人数占优,但施展不开,真正交战的只有中间一小部分。况且敌方士气未消,结阵相抗,在没有猛将带领的前提下,很难立即将其击破。
关羽决定亲自上阵的原因还有,看到敌方并不慌乱,似是等待援兵。若真等到那时,对方援军到达,对己方士气肯定会是不小的打击。虽然自信,即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也有能力击破敌军,但己方伤亡肯定不在小数。跟随赵强这段时间,关羽自是知道赵强爱兵如命。每次战斗结束,任何一丁点伤亡都会让赵强悲痛万分。自己万万不想因为自己的大意,给大哥带去过多的伤害。
有了关羽的加入,战局确实瞬间扭转,只要有关羽带领的战线,马上会向前推进。关羽一把青龙刀,大开大合,甚至连己方士兵也只有远远跟着,收割残兵的份。敌方只要有敢掠其虎须者,马上便会为这萧杀夜色平添一只亡魂。
关羽正杀的兴起,却见后方骚动。军士来报,果不其然,张辰带领援军袭击后方。
但见张举部看到敌方的骚动,知是援军到来,士气高涨,而官兵的骚动却是如水之涟漪一般,慢慢扩散。
关羽固然勇武,但几百个人就算站那儿让他杀也得杀一时半刻的,更何况此时对方正士气高昂的拼命抵抗。见到后方骚乱越来越重,自己一时又无法全歼张举部,自己不得不转战后方,以期扭转战局。
官军受张家威压已久,心里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张家的惧和恨,当惧的成分压过恨时,往往就提不起反抗的勇气了。若官军占优势时,他们因为恨,会拼命杀敌;若是沦为劣势,那他们心里的惧就会让他们丝毫没有抵抗的意识。
后方遭到突袭,正是印证了后者。
在没有关羽亲自带领的前提下,甚至都没有一个人敢深入敌阵。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官兵战力初成,但心里的阴影却不是这短短几天的训练能够驱除的。
“张家老儿,我关某今天要将你挫骨扬灰。”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官兵,关羽如此想到。手中的青龙刀,在不断的收割着一个个敌人的生命。关羽向着后方行进,于路,一片狼藉。
关羽的墨绿铠甲已经被鲜血染成红色,但关羽犹不自知,到得后方,没有丝毫停留,便加入战团。
关羽的勇武,似是给已现溃败的官军找回了一丝抵抗的勇气。在关羽身后,慢慢聚起了收割敌军的一辆推车。所过之处,无人生还。
一千人对上两千五百人,在没有伏击的优势下,竟能和张辰战成僵持的局面,此时靠的仅仅是关羽一个人。
关羽气愤的双眼似是要喷出火来。无论自己怎样杀敌,敌军都似是无穷无尽一般,一波一波朝自己扑来。并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关羽阻住了他们回家的路,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路。这是他们唯一拼杀的理由,唯一不要命拼杀的理由。
“援兵到了!”官兵中不知是谁喊出了这么一句。
虽然突兀,但却似是春风一般,很快刮满了整个战场。
终于,赵云带领仅仅三百官兵,加入战团。但张家家丁不知道来军有多少。只知道,对方援军到了。
战局的扭转,往往只在瞬间。
士气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到。但却会给军队的战斗力带来质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冷兵器时代所有统帅都看重军队士气的原因。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士气低靡的官兵似是吃了大补药,个个谨慎抖擞,战意盎然,一扫被突袭后方的萎靡。反观张家军队,在原本僵持的局面就归心似箭,如今更是无心恋战,多有弃戈逃逸者。
张举部本以为等到张辰来援,战局会偏向对自己有利,绝对有利的局面,但到最后都没有见到,自己想象的那种局面。他们处于战场中间,更是逃无可逃。
“张辰不仁,为恶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尔等到现在还要为他卖命么?如今太守,仁义无双,替天行道,为民伸冤。尔等此时迷途知返,尚且不晚,若等到张家家败只是,只有随着陪葬的份。”此时张纯终于动了。他在张家呆的时间不算短。由于武力出众,在张家声望颇高。此时张家已处下风,他知道,凭借自己在张家家丁中的威望,此时是该自己出手的时候了。
“投降不杀。”张纯带头喊了出来。一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