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奉养你。
朱富贵强打精神,来到刘一闭的家中,把被诈骗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恳请他给予帮助。刘一闭道:“凡事自欺诈中来,还需回到欺诈中去!须用非常手段,难也,难也!”
朱富贵不放过一线希望,连忙说道:“如果能够追回银两,我愿奉上二千两银子作为报酬。”
刘一闭微微摇头,轻轻叹息,朱富贵紧张得额头上渗出汗来,两眼巴巴地盯着刘闭眼。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随着一声“罢罢,不得已而为之,却不知造化如何?”只见刘一闭猛然睁开眼睛,双目炯炯,俨然换了一个人。
朱富贵心口砰砰直跳,满怀期盼地望着这根救命稻草。
刘一闭一摆手,朱富贵凑上前去,刘一闭压低声音,如此这般地向他交代了一番。朱富贵边听,边不住地点头……
这天,朱富贵的珠宝店门口的柱子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道:“本店铺现有玉如意一个,非同寻常,欢迎诸位前来观赏,观赏一次须交五两银子,观赏过程中,如能说出其特殊之处,赏银一千两。”
消息打出不久,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大家看了告示后,议论纷纷,几天过后,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朱富贵的珠宝店里。
朱富贵把原来装玉如意的盒子擦拭得铮亮,打开盒盖,让如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然后做了一个透明的方形罩子,把整个如意及盒子罩在里面,保持一种神秘感。
于是,开始有人试探着掏出五两银子,拿来这块如意进行观赏。
一而再,再而三,大家陆陆续续地来到珠宝店,每天来观赏这块如意的大约平均在十几个人左右。
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情越传越远。
朱富贵自始至终不在柜台前露面,他让伙计在前台照应,自己则躲在台后,偷偷观察所有来店里观赏这块如意的人。
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先前的那两个人——满脸络腮胡、眉心有刀疤与衣着华丽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朱富贵心想:果然不出刘一闭所料,诈骗者不是个弱智,这样的小把戏拿不住他!
又过了五天,这天中午,店里进来一位老者,花白的头发,周围簇拥着十几个人,老人掏出五两银子放在柜台上,让珠宝店的伙计取来玉如意,观看片刻,要来一块黑布,遮住光线,一看之下,神色大变。
旋即,老人拿着如意,步出店外,仰天长啸一声。
外面的人群渐渐围拢来,随行老人的十几个人护住老人,神情庄重。
街上的行人纷纷停住脚步,因好奇,人越来越多,逐渐围了几层。
朱富贵从店里来到老人的身边,问道:“请问老人家,这是何意?”
老人两手颤抖,捧着玉如意,眼里竟溢出了几滴泪水,缓缓说道:“这是我祖上遗留之物,为何到了这里?”
朱富贵说道:“这是我替别人代卖的东西,如何是您老人家的祖上之物?”
“你有所不知”,老人娓娓说道,“我祖上元代遗留下一对玉如意,其中里面有一段渊源,恕我不能相告。后来,传到明初,祖上遗失了一只,成为家族几代人的憾事,深感对不起祖宗。想不到,今天在这里见到了它,真是祖上积德,家族幸事啊!”
朱富贵听了老人的话,上下打量半天,半信半疑地说:“你这样说,有何凭证?”
老人把如意举过头顶,对着周围众人,大声道:“这块如意的特别之处在于,在黑暗中它能发出蓝绿交替的光线,不信,请看……”说到这里,他用那块黑布遮住如意,向身边的观者演示,观看者无不发出惊叹声。
花甲老人把如意紧紧拿在手里,对朱富贵说道:“既然是我祖上的东西,我必须收回,价钱你随便出。”
朱富贵连连摇头,说:“使不得,使不得!这块如意只供参观,不能卖给他人。”
花甲老人奇怪地问:“为何?”
朱富贵无奈地说道:“因为这块如意已经有买主了,他留下了定金二千两银子,说十五天后来取,我不能失信于人。”
老人闻听,叹服说:“做生意讲的是信誉,佩服!但十五天早已过去,他既失约,你又何必遵守诺言?我给你三万两银子,取走这块祖上遗留之物!”
朱富贵大声说道:“我看重的是声誉,不是银子!请再容我一些时日,如果买主不来,我就把他转让给你。”
这时,朱富贵的妻子从店铺里跑了出来,指着朱富贵的脸,大声斥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