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改 变》 > 二、踏实做事的幸福2

二、踏实做事的幸福2

2

距离机关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是喀喇分区留守处的家属院。这里住户并不多,四幢三层楼高的家属楼,除却一号楼预留给临时来队探家家属的一个单元外,其余楼层也基本没有住满。

就这么个不到100户住户的家属院,除了处里有正规的管理口子外,家属院内部还成立了一支家属队,这是由众家属们自发组织成立的。

仔细追溯起来,家属队算得上留守处甚至喀喇分区的第一个民间组织。不过,也正因为它的民间,加之受部队转业体制限制,因此,家属队也跟军营一样你来我往,流动相对频繁。

尽管结构松散,家属队组织还是健全的,有自己的章程和队委会。队长和队委会更是一年一选,由众家属无记名投票民主产生。目前,在任队长是杨嫂子。

杨嫂子全名叫杨春华,是分区司令部杨付参谋长的家属。杨嫂子在家属院呆了十几年,算老嫂子。其实,老嫂子也不老,就四十岁年纪,虽然没多少文化,难得的是一副把别人事儿当自家事儿的热心肠,大到谁家的怀孕生孩子,小到谁家孩子头疼脑热,但凡知道,都肯热心帮一把。

队委会年年改选,年年都有新面孔,可队长只有一个,年年都是杨春华高票当选。原因,除了她那出了名的热心肠,还就是杨嫂子做事儿有主见,众家属在自家男人不在家的情况,凡事都爱让她帮着拿个主意。

当然,也因为有了这个民间组织,留守处碰到关于家属方面,大老爷们不好出面的事情,譬如计生问题,抑或上面开展个诸如军队人员家庭生活或妇女座谈会什么的,有时也会和杨嫂子事先沟通,由家属队出面解决。这一天,李国成专门找到她,谈起了家属流动问题。

在留守处,家属流动一直算是比较挠头的问题。虽然从00年开始,处里为满足战士、家属日常需求,在院内专门设置小卖部,同时,为解决更多留守家属就业,还专门辟出一栋平房,作为随军家属的就业中心。但毕竟僧多粥少,于是,利益驱使下,有家属推上自行车,车座后面装一纸箱,备些饮料、饼干及洗发水、洗面奶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在营区流动叫卖。

这流动叫卖基本等于送货上门,逢着战士有需求,不出营区就解决了,因此,流动还是有需求的。而作为一级军事管理区,无论从规范管理,还是讲求军容军貌上,留守处都绝对不允许这种无序叫卖活动存在。

按说,只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至于让偌大一个留守处,整治不下来。只是,但凡能进院子叫卖东西的,不山上、就山下干部的家属,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处里的管理尺度就没法狠起来。因此,只要流动不算太出格,一般情况下,处里都睁只眼闭只眼。

偏巧,昨天纠察碰上个出格的小个子家属。几次三番纠察下来,家属不但不听劝,还站住了自行车,伸出手推搡了两个纠察。看纠察要报告连队,竟反咬一口,说纠察对她动了手脚。

牵涉到家属院和战士,连队解决不了,反映到营部。营部也头大,于是,情况被捅到李国成这儿。李国成此前没接触过这类事情,于是找来营房管理干事小周,问以前的处理意见。

小周说:“各打三十大板,叫纠察以后多注意表情手段,对家属就是批评,下不为例就完了。”

李国成想了一会儿,终是不得其法,于是对小周安排说:“把家属和战士带你办公室晾晾,我这边再琢磨琢磨。”

这一晾,直晾到临近中午时分。

“小周,领导啥时来?”是那个流动家属的声音。这都什么时候了?也没见人过问!孩子中午放学,得回家吃饭呢。

小周态度好,出门转了几分钟,回来给了回话,说:“领导说,忙完就过来。”

于是,流动家属坐下继续等。

又过一阵儿,流动家属又站了起来。

小周于是又出门转了几分钟。

好像午饭哨刚响起来,流动家属确实急了,站起身就往外走。

小周连忙喊住她:“哎,嫂子,副主任一会儿就来。”

“下次我不这样还不行吗?两位小同志,对不起,嫂子错了!”再等孩子就到家了!

流动家属径直走了。回过头来,小周对两个战士简单交代几句后,放他们回了连队,然后,到副主任办公室说明情况。李国成听后忍不住也是一乐,可转念一想,以后,还能这么稀里糊涂的?!

家属队在就业中心有一间办公地点,和杨嫂子寒暄后,李国成直接切入正题:“嫂子,家属流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