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回到正轨
雨不知道几时停的,甚至当人们醒来的时候,发现上海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住,但是这层雪太薄了,晨曦还没有出尽,便被融化得不见了影踪。
严新晚上被折腾了一晚上,实在太累,七点钟到家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但临睡前,他还是让两位夫人柳新月和胡玛丽去贝当路19号去陪陈明雪,然后中午与明雪一起去三号码头接人。他先睡一会儿,中午也会赶过去。
陈明雪这个名字,柳新月是早就知道了,这可是相当于小姑子的存在,而且还是苏楠的发妻。一听说是去陪苏楠的妻子,胡玛丽跑得比谁都快,赶紧地起床化妆,催着柳新月就出门去了。
苏楠很早就醒了,昨晚上睡得很好,这几天的疲劳也荡然无存。
在院中,踏着湿漉漉的小径,苏楠和艾丽绕着小湖面跑了十圈,这才回到房中洗漱换衣,七点来到一楼客厅吃早饭,然后在沙发上坐下,看今天的报纸。
苏宅的规矩很死板,苏楠也不知道是谁订的。所有人分成两拨吃早饭,苏楠一个人一桌,其他人等他吃完后,才上桌子。但苏楠反对,这种方式和他在欧洲接受的教育相悖,他不需要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显示自己是这里的主人,所有人一起上饭桌,一起吃饭,但因为他坐的饭桌位置有限,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艾丽、杜月海与他同桌,其他人都坐到另外一张大桌子上。但是,这两张桌子上的饭菜还会出现不一样,苏楠饭桌上的食品明显要好,这让苏楠有些不满。西方讲究民主,讲究人人平等,尽管这些人都是他出钱养活的,但是他们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付出了劳动,应该值得尊重,不能有待遇上的差距。
但是,这栋房子是黄雅琪的,张嫂是黄雅琪的人,张嫂的心目中尊卑有序,决不能逾越。她可不敢和主人家同等享受,否则就坏了规矩。
规矩这个东西,束缚了中华几千年,苏楠也知道不是一朝一夕能从人们的心理去除的,这需要一场革命,这也是他加入革命的初衷。也许到了将来,革命胜利了,人人平等,生活就不用背着重重的壳了。
报纸和茶都整齐地摆在茶几上,就在苏楠做的单座位沙发的面前,伸手便可拿到。
回到上海,苏楠也不想和咖啡了,他还是喜欢喝茶。原因不是咖啡比茶难喝,只是因为这里是中国,他要入乡随俗。
报纸版面不多,《申报》、《浦江新闻报》……几份报纸都翻遍了,也没有看到有关昨晚上爆炸事件的介绍,但是却有则关于某纺织厂暴乱工人被镇压的消息。
工人暴动,这是走基层路线,如果粗略地去判断,似乎和延安政府的做事风格靠拢,但也有自发的运动。尤其是在苏楠还没有完全掌握上海的地下党组织的现在,他想的很多。似乎要让人去核实一下,这起暴动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想到这里,苏楠把正在吃饭的老周叫到了书房,两人在书房里热聊了十几分钟才出来。
出来时,苏楠见大家都吃过早餐,叫上杜月海一起去秦小青房中给她诊了脉,告诉她注意饮食和修养,便让杜月海和艾丽跟他一起去上班了。
做什么就要是什么,做为医生,医院是他的应该长时间呆的地方,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除非特别紧要的事情,他都呆在医院里,不去四处转悠。
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太多,相信特高课和七十六号对报纸等地方盯得很紧,苏楠尽管非常想尽快联系到两方面在上海的组织,但也不想冒着大风险顶风去做。
要想为组织多做事情,那就要保证还安全再去谈贡献,否则的话只能让组织承受更大的损失,得不偿失。
杜月海本以为早晨陈明雪会给自己来电话的,但是没有等到。现在他期望后者会动用第二套联系方案。
所谓的第二套方案就是到医院找他,按照工作纪律,这种方式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采用的,因为这样有暴露行踪的风险,一般不会采用。但对于同一队从华北来上海的组员来说,彼此的信任还是有的,再加上陈明雪的大师兄为了掩护他和陈明雪而牺牲,他对陈明雪的信任就更加不用怀疑了。而且,自那天起,他还有种保护陈明雪的责任感。
可是,快到了中午,杜月海也没有见到陈明雪的影子。按照苏楠的吩咐,他去南京路的松月斋买了一大堆糕点,又在大新百货买了十几斤糖果,这才回到医院。
这糖果和糕点一看就知道是去拜访人家要带的,苏楠要去拜访谁,杜月海现在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