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我们俩是老乡,但他比我有出息。在我们县大人小孩一提起王总的大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算是个名人吧。”
王总摆摆手,说:“你不要吹捧我了,你只要愿意留在重庆,剩下的事儿你就不用管了。反正重庆人民欢迎你留下,小江你也说说心里话。”小江点了点头。
“李团长要能在重庆扎根儿,仕途平坦,必有大任于身上。”小江说出了心里话。
王总接着说:“你要转业到地方,我要好好的给你安排一下。”
“您准备给我往哪方面安排?”李扬问“这要看你对什么工作感兴趣了。”小江说。
“小江说得对,你有什么想法?”王总问。
李扬想了想说:“从政嘛没有阅历心气不足,做买卖呢不懂经商之道,我能干点什么呢?重庆经过这么多年建设,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作为部队转业干部,我想从政应为首选,王总您说呢?”。
王总语重心长地说:“在部队暂时还行,一过四十岁,就要考虑去向了,你今年已经四十出头了,是该考虑转业的问题了,如果暂时没有好去处,可先到我公司来,任副总,你看怎么样?”
李扬嘴咧着乐了:“还当副总呢,我还是给您当保镖吧。”李扬转过脸对小江说:“想当年,我给王总当警卫员,整天不是打仗,就是训练,无忧无虑。”
小江说:“你当年在王总身边,工作出过错吗?”
“肯定出过。”
“王总肯定不高兴,他批你吗?”
李扬看看王总说:“王总的脾气很好,我一般不让他着急,王总,我说对了吧。”
王总说:“小江你也别拿话引诱我,李扬当年绝对是英俊潇洒,追他的大姑娘不止一两个,身后都排着队。说实话,李扬要打算结婚,估计孩子现在都该上大学了。可惜呀,有情人难成眷属,这太不公平了。”
小江不解的问:“李团长有恋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结婚呢?”
王总一个劲儿的叹息:“老天爷诚心跟这俩人过不去,挺好的一对,硬给拆开了,多好的姑娘呀。”
小江问:“您也认识?”
“我何止认识。”王总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王总想起了溢血奋战的战争年代,想起了和李扬一般大小的伙伴们在一起摸爬滚打的艰苦岁月,想起了李扬和张帆在一起的甜蜜时光。小江歪着头,倾听着王总用北京地方口音夹杂着重庆地方方言叙述着那段不平常的岁月:
“早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李扬来到当时的县大队,要求参加县大队。第一次见面我有点儿不同意,虽然个头挺高,但细不拉叉的还不爱说话。跟他聊了一会儿,不知怎么的我动心了,被他那精干、利索的外表吸引住了,我曾经问过他:你参加县大队是凭脑瓜子一热还是有思想准备的?你猜他怎么说?”
小江歪着脑袋说:“李团长肯定说点儿好听的,否则您该不收他了。”
“好一个小江,不愧是做秘书的料儿。当时我说完后李团长没有犹豫,回答得很干脆:我有思想准备,并且是做好了吃苦甚至战死的准备。这还让我说什么,到哪找这样的兵呀。留下吧,就这样,李扬就成了我的警卫员了。李扬参加了县大队,张帆没过多长时间也到了县里。开始在县里负责支前工作,后来县大队扩充人员,她也参加了县大队,仍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说实话小江,张帆绝对是军中一枝花,不但人长得漂亮,歌唱得也好,每逢县大队联欢,肯定少不了张帆独唱歌曲。她的魅力不知迷倒了多少同龄的青年男子。李扬和张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互相支持,并肩作战,当时在鹊山南麓传为佳话。”
李扬打断了王总的话:“王总,我得打断您的发言了,您要再说下去指不定把我和张帆忽悠哪去呢。我们俩不像您说的那么优秀。您也说累了坐这儿休息会吧,小江给王总倒杯水。”
说句心里话,李扬的心思早就让王总看透了,但残酷的现实给这对恋人迎头一棒,打得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王总喝了口水,说了一句李扬不便说出口的话:“李扬,今天既然打开了话匣子,咱们就你的个人问题多说点儿,张帆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你有什么打算?”
李扬很为难地说:“没什么打算,顺其自然吧。”
王总说:“你也这么大了,愿意的话,在重庆这儿找一个合适的姑娘,我还是帮得上忙的。”
李扬没有马上回答王总提出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说了句“让我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