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嘉陵故乡结良缘
李嘉陵随他爸,公认的聪明。在上幼儿园时就显露出来了。记得那年刚四岁,因父母都上班,平时不得不把他送到幼儿园。一段时间过后,李嘉陵明显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一是聪明,不论是做手工还看图识字,老师讲一遍他基本上就会了。二是淘气,经常站桌子上训斥这帮小朋友,使一个班的小孩都怕他。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地把煤灰做成饼子烧炉子用,嘉陵不但自己到上面来回跑,还组织小朋友们都到上面跑,害的老师不得不毁了重新做。那时候老师就普遍认为李嘉陵别看他淘气,将来肯定有作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爹优秀孩子肯定错不了。
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开始显露,特别是他的文科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有两次落到第二名或第三名,他会郁闷好几天的。在考大学的时候,本来想在文科方面发展的他,却鬼使神差地考入了理科专业。大学毕业后,根据他所学专业,被有关部门分配到了南方010研究所工作。这个科研所直属于国家某部。它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基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搞个对象也是老家的姑娘,同在研究所工作。两家商定,他俩结婚的时候要回老家按传统方式办事。时间就定在了一九八八年的十月一日。
俗话说:只要有日子,很快就到。一九八八年的十月一日如期而至,本来不大的山村沸腾了,村东头的大槐树好像有了灵验,今年长得枝繁叶茂,树冠覆盖的面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它就象一把大伞为李各庄的父老乡亲遮风挡雨。为筹办儿子的婚事儿,李扬还专门组建一个筹备组,当然石柱小宝肯定名列其中,他们俩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平时在单位也没什么事儿,这次赶上李扬儿子办婚事儿,哥俩这些天没闲空儿,不是给亲戚朋友送信儿,就是组织购买办事儿用品。
李扬儿子结婚,惊动了在外面工作的亲朋好友和在家的同学乡亲,他们祝贺李扬有个好儿子,又娶了一个这么好的媳妇。李扬儿时的伙伴像石柱两口子,小宝两口子提前一天就到了,二愣和银环就不用说了,从好几天前就开始忙活。张帆当婚礼主持是早就定下来的,别看年龄大了,略一化妆显得还很年轻。
典礼的地方就选在了经常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大槐树下。十月一日这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微风拂煦,场面布置得简朴大方,祝贺的条幅挂满了树枝,几张桌子上面铺着红布,几把椅子也用红布裹了起来,红红火火,透着喜庆。祝贺的人们陆续来到大槐树下,今天要在这里见证一对新人的百年合好。
忽然,“叽叽喳喳”的一阵鸟鸣由远到近,众人抬头望去,敢情是一对儿喜鹊扑棱扑棱地落在大槐树的树枝上相互戏逗着。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喜鹊登枝,好兆头呀。”众人鼓掌。
树下的大石头上,张帆已经在准备婚礼的各项程序,婚礼马上就要开始。新人的双方家长相对而坐,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父老乡亲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张帆看看表,典礼的时辰已到,她以那独特的嗓音宣布两个年轻人的婚礼开始。已准备好的各式鞭炮劈劈啪啪地响了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致使硕大的树冠在欢快气氛的冲击下,也不住的在摇摆,就像少女们翩翩起舞。过路的人们驻足观望,议论着:“这是谁家的孩子,婚礼办得多么体面,将来我家孩子也这么办婚事儿。”
办喜事儿欢了孩子们,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人群儿里钻来钻去。到了新人讲话的环节,李嘉陵代表妻子讲了话,大意是:感谢父老乡亲参加我们的婚礼,我和妻子会加倍工作,以工作成绩报答对我们的厚爱。李扬没等主持人让就站了起来,激动地说:“主持人同志,我高兴的实在等不得你宣布了,我和妻子主动地站起来跟大爷大娘们说几句心里话。我是土生土长的李各庄的孩子,是你们看着我长大的,说现在功成名就有点儿不妥,但这些年没给大爷大娘丢脸这是真的。还有站在我身边的您们的儿媳妇小江同志,人家是大城市的人,为什么到咱们这荒山野岭的李各庄来,她看中的就是咱们的古朴和真诚。你们的孙子李嘉陵现在长大了,有出息了,也是咱们李各庄爷爷奶奶们教育的结果。嘉陵你们俩站过来,现在我提议,咱们一家四口向咱们的衣食父母鞠躬表示谢意。”李扬说完,一家四口一字排开,站在大石头上向在场的乡亲们深深地鞠了躬。
婚礼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在接近结束的时候,两位新人手拉手,伴随着结婚进行曲,沿着整洁的大街走向自己的家门。前文交待过,李各庄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道,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