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虽远必诛 > 正文 (十二)

正文 (十二)

作为当年一个逃境事件中一个尚未弱冠的孩子,有着聪明天赋和莫名反天可汗国情绪的他被选入了由幕后操纵者,前苏联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所建立的军校。在步兵军官基础和特种部队技能学习的时间里,使他获益颇多。他认识了许多教官和同学,也十分敬重他们。一样的信仰让他们都坚强勇敢并且忠心耿耿。

但就整体来看,艾沙并不热爱和羡慕前苏联这个国家。除了拥有可怕的武力之外,这个国家缺乏的东西太多了,似乎是可悲的不完整。前苏联似乎只有一种空洞的精神口号,人们过度追求着权欲,过于自私。艾沙那时就在猜想其实在那些所谓空洞的精神口号之下并没有一种具有真正凝聚力的信仰存在。

艾沙还对无处不在的‘KGB’告密者记忆犹新。在西伯利亚军校期间,有一天晚上,他的一位好友莫名失踪了,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犯了什么罪。至少艾沙从没有见过他有什么任何犯罪的言语或者举止。周围的朋友们,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从未被告知他最后的下落,直到多年以后,一个从古格劳动营幸运回到社会的残疾人才隐约透露了他的死讯。‘KGB’认为他们就是法律。

尽管如此,艾沙还是尽可能的多学习知识,技能,并且学得相当好。但他也经历了‘KGB’无孔不入的审查。当他,一个正从众多青年准军官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他在拒绝了一次无审判的开枪命令之后,指挥官的脸上那种愤怒、不解的复杂表情让他付出了无视军令的血的代价。

移动了一下身子,艾沙仍能感受到他背部旧伤疤的摩擦感觉。在‘KGB’的一个秘密关押点里,他忍受住了无数的拷打、暴刑和各种折磨。但是他还是活了下来,更加思考起关于信仰的问题。最后,还是他的民族身份和他的信仰追求引起了前苏联某部门的注意,经过了残酷的甄别,他还是被释放了,并正式从军校毕业,服役于前苏联特种部队。

那都是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阿富汗的沙漠山地,城市巷陌中,遍体鳞伤,血流如注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数以百计的人,敌我双方的士兵,理想主义的学生、虔诚的神职人员和身披方巾,黑纱蒙面的妇女,死亡、重伤、流血、甚至还包括着孩子,他的手上同样也浸染着这些人的鲜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艾沙是幸运的,在经历了残暴的甄别,残酷的战争后,除了背部和腿部给他留下了永久的伤痛,至少他还活着。而且,在战斗中,他系统的熟读了现在他和东独所有人都奉为真经的《东独斯坦史》,以此确立了自己最后的信仰与目标。完全摒弃了他父亲对他的祖国政府和政党的感激之情。

多年的实战经验让他面对困境更为从容,也更为残忍狡猾。如果说在毛头小伙子的时候,他还残存着一丝良心上的怜悯与同情,而经过了战火洗礼,他已经冷如冰铁。在结束了前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后,他曾数次潜回了自己的祖国,试图发动同民族的人来跟随他的信仰,达到自建为国的目的。可惜的是,虽有少数人开始逐渐跟随他的脚步,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安逸于他们目前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享受宁静,和平,富足的日子就足够了。这让他很愤怒,军人的本质逐渐在他行为中表露了出来。他将他带出来的一些人开始了在异国的武装训练,并命令他们利用学会的技能潜回故国进行骚乱活动,虽然收效成微,但也提升了他开始服务的东独主义中的地位。历史又赋予了他机会,911之后,美国开始了全世界的反恐报复,战火又烧到了他的老战场,阿富汗。带着他训练出来的士兵,凭借着熟悉的地理情况和谨慎、狡猾的头脑,他和他的战士们一次次周旋对抗于拥有现代化打击武器的美军。并成功的逃脱了美军三角洲部队对他个人制定的突袭刺杀。从而一次次提升了他的突盟主义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武装分子中。

尽管在与西方不断的对抗,可让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的故土,以及他认为的心中的宿敌,天可汗国。虽然多年来突盟主义一直得到例如尔其斯坦国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它及其他组织在改善自己本身的战略地位方面却毫无可书的建树。虽然时时骚扰着故国的边境之地,甚是偶尔还能深入一些,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未能改变自身被动的状态。而像这样鲁莽的爆炸行动招致的大本营毁灭性的打击更是得不偿失的。

直升机开始降落在突盟主义在尔其斯坦国首都卡拉市租用的所谓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上。透过机翼的旋转扬起的沙尘,可以看到几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的到来。

旋翼减慢着转速,艾沙和卡则米立刻走出了直升机,尽可能的快速和那几个等待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