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一个无比寻常的日子,但是对于所有在梅纳生活的人来说,却是值得永久记住的一天。
这一天,东部边境狼烟再起,酝酿了一年多的风暴裹挟着无尽的威势横扫一切。
叛军领袖阿马特哈桑,在聚集了麾下的所有战士之后,提前一天做出了部署。
他将部队一分为二,成南北两个军团,北线军团下辖2000人,南线军团下辖1000多人。
两个军团秘密分两路行军,封锁了整个富尔地区,在接近富尔地区和梅纳政府实际控制线的位置,潜伏下来。
4日的上午,北路军团从富尔地区一侧出发,快速越过实际控制线,向附近的边境城镇伊尔巴攻击前进。
北线军团的司令官,是哈桑的得力盟友,阿杜姆,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军。
伊尔巴本就作为梅纳东部集团的前哨站存在,仅有100多名士兵,面对叛军的攻击,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很快败退,一半以上的士兵被俘虏,剩余的人匆忙逃回了毕乐定,找到自己的大部队汇合。
毕乐定作为东部集团的最前出指挥所,总共有着5000人的兵力驻守。其中,毕乐定驻扎3000人,两个卫星城阿哈达和杰哈斯各驻扎1000人;
当败退回来的伊尔巴驻军和逃离的牧民送上消息的时候,驻军负责人卡巴上校大吃一惊。
他得到的消息是,来犯的敌军数量不明,仅是攻击伊尔巴的时候已经人数两千以上,而且后续行动中,不停的有后续的运兵车辆到来,增加的士兵数目依然不详。
这时候他的手下侦查到,占领伊尔巴的敌军,已经分出一部分乘车向西进发,同时分出数百人向南而来;
还有情报表明,叛军仍然在不断的增兵。
知道情势危急的卡巴上校,立刻下令两个卫星城的驻军,抛弃一切辎重,全速赶到毕乐定协防。
他的命令刚刚发出,城外已经传出敌军南来的数百人兵临城下的消息。
苦于手中兵力不足的卡巴上校,无奈地下达了就地防御的命令,同时他立刻把信息通知了临近的贝歇和阿的黑两个地方。
其实,这就是阿杜姆将军的一招“无中生有”,车辆载着少数的士兵从伊尔巴向西,在无人的沙漠里绕一个大圈,然后从北方重新进入占领区,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了不断增兵的假象,让不远处的驻军吓破了胆。
他的这一招使出,不单单轻松夺取了毕乐定附近的两个重要基点,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必要的修整时间。
叛军的行动还起到了调虎离山的作用。
前文也说过,一直以来,梅纳东部的守军集团,下辖一万人的部队,迫于守卫的范围较大,分成三个点驻防。
毕乐定附近是他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兵力较多;位置略微靠南的贝歇和阿的黑则作为布防的次重点,兵力稍显薄弱。这样的布置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兵力分散。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贝歇不知道具体情况,东部守备区的总司令苏勒曼,被前方作战的军官夸大的战情所迷惑,下达了一个错误的命令;
他将本就不多的贝歇和阿的黑两地驻军,抽出了1500人,携带各类补给北上支援;
同时他还命令毕乐定驻军分兵出击,收回伊尔巴,将所有的叛军赶回富尔地区。
这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司令官,为什么下达这样的错误指令,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后果就是贝歇和阿的黑的防御变得非常薄弱,剩下的3500人勉强形成防御。
在毕乐定,两个卫星城里的两千名驻军抛下装备辎重,急行军向毕乐定增援,走到半路却接到了北上收复伊尔巴的命令;
他们作为前军将首先出发,毕乐定方面将再派出2000人随后北上,两队共同作战收回伊尔巴。
带队的军官都快哭了,什么样的指挥能够在前后两个小时内下达这样矛盾的命令啊。
可怜的基层官兵没有抗议的权利,只能饿着肚子就地整队,准备北上。
在攻占了伊尔巴之后,叛军部队的北线军团没有停下脚步,就地进行简单的修整和补给,就迅速移动,向占领区南部前进,选择了一个位置布下了埋伏。
这个地点无巧不巧,正是当初云诚他们执行打击任务的地方,看来这个地方注定要成为凶地了。
毕乐定的卡巴上校在派出卫星城的2000人北上之后,立即组织了部下约2000人乘坐车辆出发,预图两只部队汇合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