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各国,一般盛行的安防公司都是私人性质的,其中多数是欧洲人开办,雇佣的也是当地有经验的退伍军人,或者招募身体健壮的成年男子进行训练之后上岗,从事的业务也无非是私人保镖、公司保全之类的业务;
他们的武装和设备也比较优良,通常都是长短武器齐备,也有一定的单兵装备,总体水平还算优秀;
还有一些则是当地人设立的公司,通常是当地有实力的人,利用合法渠道获得审批,然后招募一批人组成的杂牌公司,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就上不了台面了。
不过总体来说,这些国家很少有亚洲人能够获得此类资质,云诚在肯亚设立总部也是考虑到那里的各类政策更为开放,对于亚洲国家也比较友好;而且他设立的时候,不但动用了梅纳的关系,也获得了肯亚总府的特别许可,一般人还真没有那个能力。
但是在利马就不同了,他在这里没有任何官方渠道,唯一的当地支持还是和政府作对的势力,哪能摆到明面上来。
对于他的困难,黄东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他目前涉足的大部分是商业领域,接触的也都是商业方面的管理部门,对于此类特准行业确实不熟悉,只是答应通过当地的商务部门,尝试着接触一下当地军方或者安全部门,看看能不能拿到临时许可。
毕竟有了官方拍照,也方便云诚等人在利马的活动,不然他们人数受限不说,持有枪支的资质也是个问题,至于枪械类型,武器威力,人员数量,还有活动范围等等,都受到很大制约。
云诚只能先期安排十几人过来,根据进展再做调整;他的布置也简单,首先把这里公司总部和矿区的安全设施和警备力量布置到位,然后再考虑后续的事情;当然了,大部分的安防人员都要到金矿上去,那里才是暴力事件出现的重灾区。
三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先把基地的情况做了勘察,确认了具体的安全方案,然后需要准备一批安防设备;好在云诚的公司本来就采购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安防设备,倒是可以紧急调来使用,至于价钱吗,那就是商业秘密了。
安排队员到来的时候连同仪器一同过来,做好了前期工作,云诚他们计划休息两天,然后同黄东一起下去实地考察一下矿区的环境。
利马的西部和南部,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矿区,有些尚在开发,有些却已经废弃;后期又新发现了几处矿藏丰富的地区,导致了更多的淘金迷涌入。
几百年来,许多淘金者都到这里作着发财梦,殖民时期,西方商人常常带着几个随从就敢深入无人之地,开挖出大量的金子,然后成为暴富的一员。
但是他们占有了资源,没有让当地人生活有所改善,反而因为他们长期的剥削,让当地人陷入了更贫苦的境遇。
利马独立后,政府也强势掌握了部分矿藏的股份,但是他们不善于开采,也不善于经营,同当年的非角一样,西方人能够利用资源发财,到了当地人手里反而成了累赘。
无奈之下,政府只能出卖大部分矿权股份,让外国人经营,自己获取那一点可怜的收益;当然了,就是这点收益他们都没有投到国计民生中去,反而花费到了军备和军事上,以便应付国内日益恶劣的政治环境。
国家越来越穷,越来越乱,外国人却常常一夜暴富,恶性循环之下当地人对于外国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利马的开采环境确实恶劣,政府这方面也是采取的放任的态度,导致时常发生武装战斗或者武装争夺矿权的事件。
首都巴科的南部,这里也是大部分黄金明矿、富矿的分布区域。
黄东他们收购的金矿,正是普雅商人转让的已开发矿区,位于巴科南部约二百五十公里的地方;
矿区在卡拉那附近,最初探明的储量就有上百吨,经过几十年开采,剩余多少,也不太清楚;这里靠近边境,周边环境复杂混乱,南部就是邻国几亚,边境地带居民常驻的地方百年来形成了多个城镇。
公司在矿区原有设施基础上,建成了一个生活区,派了两名华国员工,带着一帮当地人在这里采挖。
目前,金矿内保留的机械还在运行,每天也能挖出来一些黄金,不过产量不高;
黄东原本已经从国内订购了新型的采矿、炼金设备,不过这个地区的形势却变得严峻起来,他也只好暂时中断了采购计划。
黄东和云诚一行人到了这里,据这里两名员工介绍,当地人对他们十分不友好,就连那些给他们干活的当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