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东部的山地还有丛林则是他们存在的温床,也是躲避各方势力进缴的最好藏身所;最后,整个区域活动的超过千万人口则是他们的最好掩饰,也是他们无所顾忌的最大依仗。
说起来,联合行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三个:一个是周边地形复杂,活动区域广大,这片区域山脉湖泊众多,河流交错,装甲车之类的重型武器完全无法机动,分散的匪徒隐藏在山区中又难以集中清缴;
还有一个就是涉及的区域人口太多,流动性也大,匪徒在危机时通常去除武装,化装成平民隐藏,根本无法清查;
最后就是屡次作战虽然出动的人员数量众多,但是这些匪徒通常都是扎根于边境地带,缺乏沟通机制的诸国通常对于人员往来都没有有效的甄别和防范机制,游动的匪徒受到打击通常就会越境潜逃,无法进行打击。
这也是以往单一国家进行剿匪行动都是无功而返的原因,如今在成立的联合指挥部协调下,上面面临的困难已经不那么明显,在指挥部的联合命令下,首先是各国负责协调的地方部队出动,这片历来没有秩序,各方势力交杂的地域如今一下子成了各方的关注焦点。
军力出动最多的当属尼亚,因为主要的战场也是在他的国土之上,他们派出了15000人的部队,从尼亚境内四方向北部开进;倒不是他们不想出动更多的士兵,实在是空白的国防工业还有惨淡的国内经济支持不起大规模动兵。
尼亚最北部的城市卡诺,拥有着北部最大的机场,这里驻扎着尼亚境内一半以上的空军力量,其实也就是几架老旧的战斗机,还有数架直升机,虽然因为维修保养、技术力量、自然环境等诸多影响,让他们无法出动大型战斗机,但是数架武装直升机在这里保持着轮流起飞侦查的任务,让政府一方占据了最大的优势;
缺乏攻击手段和空中力量的匪徒一方只能依据着复杂的地势还有大量的平民掩护继续活动。
沿着卡诺继续向东北延伸防线,布置了数千野防部队组成的数个边防点,乘坐着各式交通工具的部队在古鲁城也建立了北部基地。
古鲁向北就是边境城市迪法,则是邀请的尼尔客军进驻,从迪法到湖区集中了尼尔三分之一的精锐力量,5000多的部队沿着边境布置,执行着封锁任务。
尼亚中部则是由前出的部队在宫贝建立中心,这里是北部铁路线的重要节点,建立前进基地之后,从布甲出发的旧式火车将大量的物资囤积在此,从首都布甲源源不断的补给跟进。
东部则是守备线拉平,延伸到边境城市约拉,而约拉南部就是边境,这里由麦隆方面派出的8000人的部队驻守,从麦隆北部的加阿城向北延伸到马阿城,再延伸到湖区,沿着边境线布置下封锁;虽然麦隆的部队战力堪忧,但是组成边境联合守备,并辅助建立包围圈还是足堪使用了。
而湖区东部,则是梅纳出动的数千边境守备部队,沿着北部沙漠重镇波尔,环湖区布置,一直到首都南部,与边境接壤。
一时间,一个近10万平方公里的包围圈形成,将原本隐藏在千万人口中,近20万平方公里方圆内的恐怖势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压缩。
不过由于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匪徒混迹于平民中难以判断等因素,所有部队接到的命令都是严防死守,控制所有进出的人员,不得随意冒进。
而在完成前期包围行动之后,武装行动暂时沉寂下来,所有的部队在执行封锁任务的同时,等待着更明确的指令。
此时的梅纳首都,联合指挥部最高会议正在召开,除了尼尔方面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派出精锐部队参与直接剿匪行动外,在这里集中了尼亚、麦隆、梅纳三国的特种作战力量的所有高级指挥官,总府安排的特别会议室内将星闪耀,来自各国的将军,至少是上校的军官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房间正前方是一部悬挂的投影仪,前方展开的幕布上清晰地映出一副区域地图,横跨多国的联合封锁包围圈也赫然在目。
在大幅的作战地图上,尼亚北部、东部重要的城市和节点都已经标注出来,一些简单的线路也已经初步标明,只不过对于这些线路代表的意义,大多数人还不是很清楚罢了。
年轻的云诚此刻正站在幕布前,挥动着激光笔在作着讲述,他是这次行动的特别联络官,也是现场唯一没有军衔的人,他受命负责特别作战部队的整体协调。
梅纳方面指定的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前段时间风光无限的哥衣将军,这位将军的人品我们不做讨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