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江山第九卷 > 第9章 第三节 义军出师

第9章 第三节 义军出师

第三节义军出师

在给文天祥的信中,张世杰称:伯颜先次军于盐山,后招降张某,某必然不能答应。元军便进攻,世杰坚守,而元军不得前进。乃走水路,舍新郢,而下汉江,目下已攻沙洋。军情紧急,请各处做好准备。

文天祥见信大惊:“蒙古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李璇儿问道:“战况究竟如何?”

文天祥阅罢书信,道:“还好有惊无险,我等也要做好准备了!”

这封信同时发往长江一线的各城,众将收到此信,都明白元蒙新一轮的攻击即将开始。

江万里因年老多病辞官后,其胞弟江万载便代替长兄事业,此时正在潭州文天祥处议论义军之事。

见到张世杰的书信,江万载也紧张了起来:“情势不妙啊!张世杰虽然有心,但是新郢城只能做一时之阻挡,鄂州危矣!”

文天祥痛心道:“当此之情势,朝廷竟然没有对策。鄂州重镇,必不能有失!”

江万载慨然道:“鄱阳湖水军此刻正应出动!”

当时,鄱阳湖水军交由江钰总领其事,于是江万载便对文天祥道:“吾将亲自领兵,驰援鄂州,此处诸番事宜,都交予你了!”

文天祥肃然道:“江大人请放心去,宋瑞在此,必保证后勤,不令大军有后顾之忧。”

江万载匆匆离去,当日便整装而发。

且说江万载调配军队,并亲自率领一支义军晓行夜宿直往鄂州而去。

江万载所乘将船,乃是由义军向民间船厂定制。当时,大宋的官方船厂大多接受宫廷及军队的订单,民船一般则由民间船厂制造,两厢互不干涉:一是因为军方的战船自有一定的制式,甚至有些涉及机密;二是因为官方船厂向来对民船不屑一顾,民间一般并不愿意与官方船厂打交道。但是宋蒙开战以来,这种情况还是有所打破。因为战船的需求量增加,而以往所造的船,其制式已然被蒙军学去,所以大宋的官船厂必须造出更多种类、更多用途的战船来。因此,一些结构较为常见的战船就逐渐交由民间船厂制造。

江万载这艘将船,由当时湘湖一带最大的船厂“鸿升船场”所造。此船平头高翘,船头压着水面,船身线条呈流线型,船上面是双层舱,甲板下又有底舱。船桅杆在船中偏后部,此时顺风,于是放了满帆。除此之外,底部有车轮四个,船两侧各有桨手十余人——这桨与轮共同作为战船的动力,是大宋特有的“车船”的典型制式。这艘船高大威猛,刚下水不过两月,在水中崭新发亮,船上挂着大大的义军旗帜,正载着士兵百余人顺水而去,剩下的大小战船呈翼状跟随其后。

江万载此时就在这将船中,与这崭新的战船不相称的是,他的心情相当糟糕。他的面前,一个面带疲惫但精神抖擞的士卒半跪着,正向他汇报前方水路情况:“前方我军将到达余干县水路关卡。关卡有水寨一座,对北方和西边来的船只检查甚严。将军的书信已经送到守军的水寨中,守将说,如今军情紧急,所以查检格外严格些。虽听说有义军,但是并没有见过。为防止百密一疏,等将军书信验明真伪,或许明日便可以放行了!”

“明日?”江万载苦笑,望了望外面的大好天光,“现在也不过巳时而已!”

牙将闻言,便有点不耐烦:“嘿,偏在这时候认真起来!要真是元军来了,咱看他敢不敢提着刀上前?”这牙将姓李名版,本来是江氏乡党,平日好勇斗狠,打抱不平,颇有一点武艺。见义军招募,便在榜书下对自己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时候了,咱该去做大事啦。”说毕,便回家收拾了包袱,辞别妻儿,豪情满满地投奔江氏去了。江万载见他勇武热心,又因是乡党,便让他在义军里充作牙将,跟在自己左右。

另有参谋吴纶道:“为防止百密一疏?不知道这防的又是甚!真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咱要过,便走水,这水路怎么也不是他家的!”

这参谋却是新近投奔来的,原来本是四川一个“船帮”手下的第二张座椅,被称为“智多星”。当年在水大王手下做事,整日与一帮“船帮子”为伍,所以又有另一项本事:识得水文,懂得航船。刘整降元蒙后,四川大小船帮子,有的被屠杀,有的被收编,剩下的一些不愿意投到异族帐下讨生活,又在原地留不下的,便作鸟兽散了。吴纶算是有见识的,元蒙的屠刀还没有落下来,便带着一帮贴心的兄弟遁走江湖。吴纶在湘南结识楚宁,辗转知道了义军之事,于是折返往东北投奔了义军中。江氏义军中,勇猛的人不少,但是熟悉水文的并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