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江山第九卷 > 第25章 第二节 乱世流亡

第25章 第二节 乱世流亡

第二节乱世流亡

二王先是到了温州,此时,文天祥率领着华训、吴纶等人,追上了二王。

文天祥到达之后,便向天下公布了谢太后的诏令,并令华训、楚宁分别送信前往张世杰等处,建议张世杰、刘师勇、苏刘义等率兵离开临安,以保存兵力。刘师勇未能等得及文天祥的书信,以为事不可为,纵酒而亡。

文天祥向天下公布的诏令中,言明二王乃是宋室正统。陆秀夫闻此消息,大喜,率家来归。

宋降将黄万石欲取福建以全其功,二王至后,汀州、建州闭门以拒黄万石。南敛林起鏖遣军逐黄万石,黄万石战败,手下将士多有来附二王者。

文天祥、陆秀夫认为宋祚一定要有延续,与陆秀夫计议以后,请奉益王为帝。

文天祥公布太皇太后诏令的时候,苏刘义、张世杰等先后率兵来归。于是,在文天祥、江万载、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号召下,各地的分散势力先后到来,小朝廷渐渐有了规模。

闰三月,文天祥率领众人,奉赵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招陈宜中于温州,招张世杰于定海。以秀王赵与择往闽中安抚吏民,并招忠义之师,以襄宋室。

在温州,二王并未停留很久,因为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的缘故,二王逃到了福州。

不久,刚满七岁的赵昰登基称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杨淑妃为杨太后,仍由老臣江万载秘密摄行军中事务,统筹全局;公开则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

文天祥、张世杰、江万载终于掌握了军事决策权,然而情势已经急转直下,宋朝形式上已经灭亡,只剩流亡者。文天祥将如何计议把有生力量发扬光大?他在精神上、行为上鼓舞士兵,这一点是有效的。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提出重大的决策,而是在小范围的军事斗争上与元蒙纠缠不休。

景炎元年(1276)便在慌乱的逃亡中度过了。

虽然是流亡中的朝廷,但是架势并不小,宫女、太监们各司其职,管理仪仗的执事也没有拉下。自宋端宗即位之后,四散的臣子仿佛有了归属一般,先后来归,于是众人议事的时候也逐渐有了朝会的样子。

这里原本是福州的府衙,众人便在这里议事,朝会由陈宜中主持。

文天祥对众人说:“弃临安而南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既已南下,不如占据温州。温州易守难攻,并且靠海,若是我方守住了温州,正可以与扬州李庭芝处互为呼应,若是战事失利,还可以走海路往泉州,可保宋祚的延续。”

陈宜中不屑道:“这就往海边逃去,那江南内陆的土地就尽数拱手让人了吗?”

文天祥道:“可以分兵拒守。”

陈宜中道:“内陆土地不能有失,不然即使逃得性命,也失了根基了。近几个月来,军事顺利的只有文天祥文大人和张世杰张大人,不如就请张大人克复浙东浙西,文大人开府剑南如何?”

江万载听见陈宜中说这话,大怒:“陈丞相是调兵遣将还是排除异己?剑南府正在元蒙军铁蹄之下,如何开府?更不用说这大难当头,各处宋军正应该合兵一处,戮力同心,怎能自行分兵,难道要等着元蒙军各个击破吗?”

陈宜中亦大怒:“吾乃大宋丞相,调兵遣将是应当之事,江元帅为何咄咄逼人,说陈某不能容人?我已经召唤各处同僚,请他们会合来见,今日正接到陆秀夫陆大人的消息,不日将前来。”

江万载被陈宜中反驳,明知有不妥,却说不过他。

文天祥见二人争吵,急忙止住,慷慨道:“我辈受到朝廷的恩遇,岂敢言弱?这为难的时候,正是我们展衷心以报国的时候啊!”

张世杰在侧,不发言语,只出列随着文天祥行礼。

文天祥道:“另有一事。泉州有名人,名叫蒲寿庚。此人老于海事,拥海舶甚多。若能招得蒲寿庚,必然为我军海战添一大助力。元蒙军攻临安之前,元军统帅伯颜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蒲寿宬兄弟,未果。可见此人自认是大宋子民,请陛下不以异族为异端,授予他官职。”

宋端宗只是个七岁的娃娃,还不知道他的国土和家园已经被异族侵略。流亡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以为这是一个刺激的游戏,然而一次次的搬家,终于令他厌恶了。他苦恼过,也怀念起了可以安稳睡觉的日子,然而一遍遍的哭闹都没有用,于是,他隐约中也知道自己再也回不了家。他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