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死亡的意义
当时,陆秀夫见皇帝所在的船已经处于危险之中,便抱着小皇帝自中军而出,希望找到安全的退居之地。王德见状,则道:“陆大人请护着我主遁去,我将与方大人为你等断后!”
陆秀夫热泪盈眶:“好,我去了!”说着,抱着小皇帝往中军南边而去。小皇帝似有所感应,望向王德,王德行礼:“皇上保重!”
杨太妃不见了小皇帝,慌忙于乱军中寻找,却无意中撞见了张世杰。原来张世杰见中军已破,知道这连环船此时已经成了累赘,便令人砍断铁索,并抽调精兵,往中军寻找皇室等人下落。见到杨太妃,张世杰急忙问道:“皇帝哪里去了?”
杨太妃哭道:“奴家只见陆大人护着我儿往南边去了。”
张世杰道:“既如此,我们也掉头往南,护着您寻找皇帝吧。”
于是张世杰传令,仅剩的几十艘船,掉转船头往南边去了。
此刻海面上一片混乱,水上所漂浮的尸体不计其数,尸体与战船的碎片漂浮得满满的,海面也被染成了诡异的红色。
此时战斗已有半日,已经是薄暮时分了。血红的夕阳映照着海面,海水是红色的,分不清是宋军士兵和百姓的血,还是宋廷最后一抹残阳的映照!
苏刘义遥观战局,见中军已破,知道大势不可挽回,长叹不止,便下令心腹士兵准备快船,自己带着两百余人往东边海上的小岛躲去,逃出了元军的大包围。
且说中军。元军乘着宋军的落帆船而来,叫嚷着:“落帆不杀!”
当时宋军中军,只有方兴所在大船尚有秩序,其余船上,士兵与百姓混乱奔跑,哭泣与哀鸣声不绝于耳。有百姓觉得留在船上没有生机,慌乱之下,甚至跳海求生。元军的喊话声传来,众人逐渐听得明白了。百姓不懂落帆的意思,见落帆的船上果然是一片太平、不见厮杀,于是争相砍断战船绳索,船上士兵完全阻挡不了。方兴、王德见状,忍不住大喊:“不可落帆!不可落帆!”
然而中军已然失去秩序,两百余艘战船,船上大帆先后落下。
张弘范笑道:“此争先恐后落帆之场景,还真是壮观啊!”
文天祥被困于瞭望高台上,心急如焚,恨不能立时飞下高台作战!见元军攻破了宋军的防线,而中军战船大举落帆,不由得又惊又恨:“是何人?何人下令落帆?”说罢,眼目发赤,狠狠地捶击桅杆。
张弘范见有小船逃匿,也不追击,将手中兵器遥遥往前一指:“往日战争只有屠城,不如今日屠船如何?”
众元军将领大声道:“听令!”
张弘范便下令:“追杀!”
海面上一片混乱,宋军有驾着小船逃亡的,有抱着浮板求生的,有自己跳海的,更多的人是战斗至死。
陆秀夫带着小皇帝来到南边,发现南边也已经尽数被元军包围。陆秀夫知道最后的时刻来了,对一直随在军中的妻子儿女道:“国将灭,就没有我们的家了!”妻子连连呼唤陆秀夫的名字,陆秀夫咬紧牙关,对妻子说:“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来生必定报答你!”说着将妻子儿女推入海中!
旁边的小皇帝看得呆住了,他下意识地往周围看,再也没有发现王德的身影。天快黑了,他害怕,想哭,但是又不敢。此时外面喊杀声喧扰,他却只听到面前人的声音。
陆秀夫跪地,温和地说:“陛下,您身为宋主,只能为国而死,绝不可以身受辱。陛下不要怕,下官将陪你一起。”
小皇帝说不出话来,陆秀夫便背负着皇帝,一跃而入海中!船上诸人见状,大哭不止,有人喊道:“鞑子都是禽兽,投降了也是死,不如自尽!”说着也跳入水中。
于是众人纷纷效仿,这十万余人,竟纷纷跳海,有跳入水中求生者,有跳入水中求死者。
这一战,直到入夜才结束。入夜之后,海面的红色更加诡异而深邃,海风呼啸起来,似号角又似嚎叫。
张弘范见本方大胜,心中觉得痛快不已。李恒见海上风起,便建议道:“大风已起,恐怕有暴雨,咱们已经胜了,可以收兵了!”
张弘范大手一挥,宣布收兵。回到主帐,果然暴雨落了下来,张弘正兴奋地对张弘范说:“这么大的雨,那些海上的宋军逃兵不用追赶,怕是也没有活路了!”
正说着,文天祥被带了进来,元军没有替他打伞,文天祥浑身又湿又冷。
张弘范问道:“文丞相观战,可有心得?”
文天祥正气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