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娘回来了。”宋夫人把手里的甜汤放回餐桌,扶着徐嬷嬷站起身,门口的丫鬟会意掀开门帘,她正要跨过门槛出门去迎,就见她的小女儿提着灯笼进了院子,身上披着一件浅色的外套,眉开眼笑的煞是精灵可爱。
而早晨带她出门的青年男人微错后她半步地紧紧跟在她身后,此时正垂着头在说些什么,神色愉悦。
自从宋夫人来到这里,就极少见到肯为了女人弯腰低头的男人,她的丈夫宋归鸿算一个,没想到今天还能再见到一个。
这么一想,怨怪他拐带未成年少女天黑才回家的怒气竟消散了不少,她咳嗽一声,惊醒了一对正在谈笑的小儿女。
宋玉华见母亲站在门口,忙把手里的灯笼递给韩冉,自己小跑着迎上去,“娘,你怎么出来了,吃过饭了吗?我爹回来了吗?”她一叠声的发问着,声音脆生生又甜滋滋的,一看就知道她心情很好。
“早吃过了,要是等你回来,我肚子都得饿空了。你爹还在政事堂,方才着人送信,今晚有要务,不回来了。”宋夫人半嗔半笑的应了她一句,抬眼招呼着渐渐朝她们走过来的韩冉,“六殿下进来喝杯茶罢。”
她说完才见韩冉竟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实在不像是天潢贵胄,倒像是她家乡那些因为没房没车所以在丈母娘面前战战兢兢的年轻人,再想想她那明显被勾走魂魄的闺女,她心里暗叹了一声,说实话,她对韩冉是有偏见的,偏见不仅来源于陈家和做事不择手段的陈婕妤,还因为他的心思城府之深。
但是这个偏见在慢慢的消解,丈夫告诉她,这位六殿下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亮给了宋家,他隐藏的势力,他埋下的暗线。
想到这里,她没好气的看了女儿一眼,“进来吧,夜间有些天凉,厨房熬了甜汤,喝一碗暖暖身子。”
韩冉像个乖顺听话的晚辈一样坐在桌前喝完甜汤,盛赞了厨娘的手艺,然后就知情知趣的告辞离开,在未来丈母娘面前既没有悄悄与宋玉华眉目传情,却又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他对心上人的不舍。
韩冉走后,宋玉华便灰溜溜的小碎步挪到宋夫人身边,诚心诚意的认错,“娘,我错了。”
宋夫人似笑非笑的瞥她一眼,“错在哪儿了?”
“回来的太晚,让娘担心了。”
“嗯?”宋夫人挑长了尾音,“还有呢?”
宋玉华垂头丧气的像一只小鹌鹑,“我——不该偷偷跑去金线巷,更不该去宝兰居。”
她的诚实直言让宋夫人面色好看了些,“绿袖派人送信过来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这丫头怎么跑到那种地方去了。”
宋玉华就知道瞒不过宋夫人,所以也没想过撒谎骗人,她一面帮宋夫人捏着肩膀,一面好声好气的说道:“我只是太好奇了,阿冉说要带我体验人生,就带我去了余年坊,还救下一个孕妇。那个孕妇说,余年坊很多小娘子都被卖到了金线巷,所以我就想去瞧瞧。结果我就发现宝兰居的那个招牌是舅舅的字迹,舅舅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了,结果在金线巷还能发现他的墨宝,我就忍不住想进去探个究竟。”
她半真半假的话取信了宋夫人,她不再纠缠宋玉华为什么误入宝兰居的事情,点点头既欣慰又心疼的说道:“你这一日倒是见识了不少事情,还去了余年坊,吓坏了吧。”
“娘也知道余年坊啊?”
“宝兰居就有不少小姑娘是从余年坊逃出来的。”宋夫人也不愿再往下说,毕竟余年坊的事情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宝兰居对她们来说,就是一个避难所,你若有心,以后可以帮着绿袖管理那里。”
宋玉华本想问宋夫人为什么要建立宝兰居这么个地方,但她又觉得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
宝兰居的问题讨论完之后,宋夫人便拾起最初的话题,教育宋玉华还未成年,作为一个姑娘家,让她出门和男子游玩已经够开明的了,结果还准备搞夜不归宿这一套,实在是不听话。
宋玉华这才想起韩冉告诉她用来抵挡宋夫人唠叨的那个秘密,忙狗腿的把那个秘密一字不差的复述给宋夫人,只略是韩冉帮助找回女儿,以及和红鸾相换这一段,“就是因为要跟我说这件事,才回来晚的。”
“不是因为你们玩的忘了时辰?”
宋玉华厚颜无耻的否认道:“当然不是,阿冉一直催我回来呢。”
宋夫人摇头笑了笑,不再讨论这个事,而是说起方才提及的沐家,“沐家找回失散十年的大姑娘这件事,我也有耳闻,却没想到她竟然是聂家的丫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