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队刚好20人,离开山谷的路上,指导员就将小分队分成两个班。一个班全幅美军装备,一个班全幅志愿军装备。
其实也只是衣服上有着最大的区别,武器方面,还真不能说有很大的区别,叶猛他们,包括工兵连加入的战士,对于卡宾枪,勃朗宁轻机枪,注油抢,都不陌生,华野当年也缴获过很多的美式装备,美式步兵武器拿起来就能用。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班是勃朗宁,二班是布伦轻机枪,一班还有个90口径的巴祖卡,二班则是多背了三捆绳索,因为红娃觉得,一捆绳索真不够。
一班是赵大磊的班长,叶猛也在其中。二班则是苗小毛的班长,不过他这个班长,还兼着机枪手的角色,一路上不断的被指导员威胁,不赶紧培养一个机枪手出来,指导员就让他专心做机枪手。可是让苗小毛培养机枪手,红娃觉得真心有点不靠谱,苗小毛摸机枪才几天?
12个工兵连的战士,管七个在二班,指导员也属于二班的战斗系列。而红娃则是背着铭文牌上标明是1949年出厂的摩托罗拉可调频小型电台,加上两块备用电池,总重量超过30斤。不过这玩意还真好携带,两根帆布皮带斜交过胸前,背后的电台就很稳固了,解下也方便得很。旁边挂着卡宾枪,怀里揣着弹匣,弹匣不得不揣怀里,否则枪栓没事,子弹也容易在弹匣里卡住。
身体热起来的时候,打头的叶猛被知道指导员叫住,“叶猛,控制一下速度,不要出汗。”
叶猛应了一声,放慢速度,开始离开山谷,往外侧的山坡爬去。
这一片的山坡较缓,但是爬到山顶,也是气喘吁吁的,指导员命令大伙歇会,其实用不着歇,只是几分钟,大伙就觉得要活动活动了,还是必须活动活动了。天气太冷了,那风一吹,身上啥温度都都被刮走。
“最多还有一个小时,天就要黑了,咱们要赶到的地方,还有三公里多,注意保持体力,后边的注意,沿着前边的脚印走。”叶猛走在最前边,雪深到了膝盖,他身上还带了一颗火箭弹,四公斤重的一颗火箭弹,又占地方又费劲,三颗火箭弹都是原先排里的战士背着。
红娃还算好,自己的睡袋在田指导员背上,子弹,干粮啥的,都在屁股后边的帆布袋里装着,一路爬山,他是连大气都没有喘一口,体力还相当的充沛!
虽然到处都是山,但是除了公路,山路的话除了山脊,能够通行的地方就很有限,一些小路,兽径在这样厚的雪地,也是相当难找到的。所以想要反渗透,就要在山脊交汇处,或者一些较明显的山路交汇处去寻找踪迹。
可是这哪里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师里其他的小分队都是以潜伏,明暗哨加巡逻来反渗透,一般都在部队附近活动。
从丹尼斯小队获得的情报,表明陆战一师师部的直属部队,挑了南韩熟悉地形的士兵充作向导。向战场派出了不止三只的侦查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侦查,还有呼叫,并指导,校正空军,炮群的炮火,还有查验炮火效果的任务。而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也可能会有同样的动作。而南韩的军队中,有不少是从北朝鲜俘虏中直接补充的!这个在金润秀给田指导员,叶猛,红娃三人讲解他所画的地图时就提到了,这不仅仅是南韩军会这样做,他们当初形势很好的时候也这样做。所以,美军并不缺少向导,只要他们愿意从公路离开,进入山野也是具备条件的。
天黑后的风大得根本走不了山脊,太冷不说,非常容易失足,所以小分队很快就转上一条模糊可辨的小路。
“不行了,这样的话会迷路。”打头的苗小毛停下脚步,“我都走蒙了。”
指导员伸手接住几朵雪花,“这里坡度不小,但是雪层这么厚,说明风可能很小,可这里也不能休息啊!人都容易滑下边去了!”
“指导员,可以做雪屋子。”扛着自己背包,还有一大圈绳索的胡青云放下背包绳索,抽出工兵铲,“我和东北的同志交流过,他们没法子的时候,也是做雪屋子野外露营。”
“先试试,省得摸黑去找山洞子。”另外一个叫鲁二黑的战士放下背包,“我也听说过,垒雪墙也不难。”
“好!”指导员看看四周只是极差的能见度,“他妈的突然就下雪了,叶猛,哨位放出三百米就行了。”
雪屋子其实很简单,红娃和三个战友用两柄工兵铲,很快就垒起一百三十公分左右高的雪墙,上头用油布压上,从背风面的口子钻进去,立马感觉温暖了很多。
啃一口压缩饼干,就一口雪,嗓子眼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