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致命官途:秘书逆转路 > 输在起跑线

输在起跑线

世界依然只有自卑,他说自己其实只念到小学三年级,至于后来他参加的那些什么CEO培训之类的东西,他说其实全是拉圾,只是用来安慰自己的。

杨凡觉得煤老板理念不错,跟别的暴发户很明显不一样,有些暴发户经常在一些场所表现出老子就念小学三年级怎么了?老子不识几个字又怎么了?老子有的是钱,你们博士又怎么样?不照样给老子打工。这种暴发户因为没学过基础的数学,他连比例都不会算,有多少个小学三年级有的是钱的?不就是你一个吗?但当时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又有多少人?何指千万?那么多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只成功你一个,比例也太低了吧?人家博士在这块土地也有成千上万,有几个是混得差的?都普遍混得还可以,即便打工也比你当年混得好啊?

当然杨凡反感的不是那些暴发户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因为当时的潮流便是读书无用论,打倒孔家店。潮流如此,作为个体当然无法阻挡,但也不要把无耻当光荣,还以区区的小学三年级文化为荣,以大字不会几个为荣,好像那些会几个大字但因为不是有的是钱而是罪人一样。

来跟杨凡谈教育投资的很明显对教育带有一定的虔诚态度,觉得教育可以兴邦,可以发展生产力,包括那养猪的和那个种草莓的。

徐凤道:“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百年啊,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出一趟货便能拿到钱。这个得所有人都考虑清楚,教育投资是无底洞,做好了所有人都是觉得是应该的,做不好便臭名远扬,甚至砸了自己招牌。”

徐凤的话一出,其中的那个矿老板便动摇了,他其实只是想看看教育能不能迅速拿到钱,他只想把教育当作一门生意,一门见效快的生意,因为现在所有的行业都仿佛有些饱和,只有教育一块仿佛还是空白地。

本来教育一块不归新经组管,但珍北之前一直没有教育这个产业,学校都是公立的,现在突然要吸引民间资本,所以江连日决定把珍北教育引资交由徐凤的新经组管理。

美籍华人罗良这人很奇怪,每次开新闻发布会都不到场,仿佛这样做才能显示出他的身份一样,显示他的才是大手笔,显示出他与那些煤老板要分开对待,煤老板他们只是土鳖。

杨凡也可能理解,因为据说罗良是个金融博士,要他与那些到场的煤老板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为伍,确实有点难为他。杨凡问煤老板道:“既然你对教育投资有充分的准备,那你的第一步打算拿出多少钱来?”

煤老板想了想,道:“五百万。”

杨凡面露难色,煤老板嫁个女儿之类的嫁妆都上亿,区区五百万怎么能沾染教育这么一项重大工程?

煤老板不觉得叫孩子们念个书有多难,他之前便资助了几个贫困大学生,他看着杨凡道:“不够吗?不够可以加啊,六百万怎么样?”

所以杨凡还是觉得罗良对教育的认识更深。

罗良对教育的认识跟徐凤的观点差不多,他说教育工程任重道远,不是房地产,弄一块地皮建几幢房子开盘,坐着等着收钱就可以,也不是修条马路,可以用机器蛮干便能成功;教育工程三五年是见不到成效,得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对付它;它甚至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对手,只有拿出对敌人,对对手的勇力,才能全方位的应付他,否则便随时有可能中道崩溃,一事无成。

杨凡觉得罗良说得好。

罗良的规划是先把永南最好的小学建起来,等有了成效,再永南最好的中学,之后如果顺利,那就是大学,最省乃至全国最好的大学都要放在珍北。

这话罗良说到杨凡心坎里去了,别说全国,全省最好的学校如果出自永南,永南也会名场大嗓,叫人顶头膜拜。

珍北市只有五所小学,分别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罗良的意思是虽说事事都讲究徐徐渐进不能跃进式的发展,但珍北的教育工程也不能输在起步线上。罗良的观点是珍北的五所小学不能完全满足珍北市以及珍北下面一些镇乡的学生资源,他的意思是在珍北效外划出一块土来,兴建一个小学城,中国只有大学城,美国有大学市,那珍北便把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中全部建在小学城里,这样做得话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和各种资源,还便于管理,同时还给学生们创造出有氛围的学习环境。

罗良的话实在打动杨凡,杨凡甚至觉得小学园之事远比徐观科技园的事还重要,恨不得科技园那帮人停工来建小学园。

徐凤的意思是珍北那五所小学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