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嬷嬷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里面,当属大夫人最按耐不住。
“叶夭,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哪里得罪到你,惹得你如此记恨我。为了构陷我,置我于没有廉耻的地步,不惜从外面找来一个随随便便的人,大庭广众之下,指责我,把子虚乌有的罪名扣在我的头上。”
大夫人说话的时候,义正言辞,委屈的样子,还真的是叫人心生怜爱。
叶夭可不吃大夫人这一套,大夫人平日的所作所为,再也没有人会比她还要清楚。
“随随便便的人,大夫人你眼瞎,不认识故人。但是这个可不代表着,所有的人都是瞎子,不相信嬷嬷的话,那就问问你身边的叶正青,看他会怎么回答你。我相信,叶正青身为百里郡郡守,这双为百姓主持公道的眼睛,一定是不瞎的。”
这个时候,就是借给大夫人几个胆子,大夫人也不敢真的去问叶正青。
虽然叶正青对大夫人面面俱到,体贴入微,唯命是从,但是这些仅仅是建立在大夫人对叶正青足够的坦诚,足够的听话,足够的忠诚的前提之下。
死去的夫人和大夫人之间的那些事情,叶正青是完全被蒙在鼓里的。老嬷嬷的出现,成为了大夫人目前最大的威胁。
“我想起来了。这些老嬷嬷的确是原夫人的陪嫁嬷嬷,可是叶家上上下下都知道,在原夫人死后两三年,她就因为盗窃罪名,被赶出叶家。一个有着偷窃历史的人,不干不净,她的话谁敢相信。这都过去快二十年,她说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不是她胡编乱造的。万一她是因为当年我赶走她的事情而怀恨在心,故意的出来说一些胡话污蔑我,我又该去找谁说理去。”
说罢,大夫人轻轻的瞥一眼叶正青的脸色,比刚才缓和一点,心中的石头放下一半,只要叶正青相信了自己,剩下的事情就会好办的多。
大夫人的话,说的在理,不知道真相的人,自然会被大夫人所蛊惑。
可是在场的人中,有一个当事人,面对着被大夫人扭曲的事实真相,老嬷嬷气的浑身颤抖,站立不稳。
颤颤巍巍抬起手,老嬷嬷指着大夫人的鼻子,张口就骂:“你这个女人说话,敢不敢摸着自己的良心。我偷窃?我偷窃。要不是因为你容不下我,我怎么会撇下死去的小姐,和还是幼童的小小姐,被赶出去叶家。你敢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前,对天发誓,说,我偷窃的罪名不是你一手策划的。你敢不敢!你敢不敢!”老嬷嬷面带怒色,“你不敢发誓,我敢。”
说着,老嬷嬷五指并齐,指天发誓:“我,用我剩下的寿命在此发誓,我这辈子,从来都没有干过那种偷窃的卑鄙事情。如果我说谎,就让我死在当场。”
老嬷嬷并没有打算放过大夫人,步步紧逼:“大夫人,现在轮到你了。请吧,证明你的清白。”
大夫人没有动作,不说话,就是安静的站在位置上。
一边的叶夭忍不住的要给老嬷嬷点个赞,大夫人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机智,但是大夫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非常的相信佛灵。这种发誓的事情,有些人觉得就是说说而已,但是放在大夫人的身上,那就是得罪佛灵的大逆之过。
大夫人不敢发誓,但是也不能就这样子承认。想想之后说:“你不过是一个被逐出叶家的罪奴,我可是叶家的主母,还是郡守夫人。我要是和你一般见识,做这些无聊的事情,那这是把老爷的脸面置于何地?把王上的脸面置于何地?把秦国的脸面置于何地?为了这一张面子,今日我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大夫人平复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你用自己剩下的寿命起誓,大家都看得出来,你也是半入黄土的人,你这发誓发的也太没有分量。说的时候,挺有气势的,可是有脑子的人,仔细的一推敲,就不难发现,你这是故意的增长气势,借此把别人的鼻子牵着走。《孙子兵法》看得不少吧,不对,你一个下人怎么会读《孙子兵法》,背后一定是有高人指点。”
大夫人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似乎觉得仅仅是说还不够,大夫人的眼睛一直看着叶夭的方向,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谁。
叶夭的心里明白,这只是大夫人在故意的祸水东引,心中除了冷笑,根本就没有和大夫人争辩的想法。
可是,叶夭低估了老嬷嬷对自己的关心。
读懂了大夫人话外之音的老嬷嬷,担心叶夭会被误会,急忙的撇清楚叶夭和自己的关系:“不是的,这件事情和小小姐一点的关系都没有,都是我自己的主动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