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不知道想什么,对逍遥道:“请问你是香君的朋友吗?在哪里高就啊?”
李香君好象太了解她的这个朋友了,忙道:“你打我主意也就算了,可别打他主意,他是我同事。”
“我叫逍遥,很高兴认识你。”逍遥自我介绍。
女老师忙道:“我叫石榴,这名字是不是挺好笑的。”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
逍遥不知道怎么,一听她名字就想起那“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石榴姐来,真想笑出来不过由于这很没有礼貌,还是硬忍住了。
“你擅长什么啊?”石榴看样子是志在必得。
逍遥笑了笑,明白她的意思,“我的语文还行,不知道能不能帮什么忙?”
“香君的朋友真是好,那你就教三班吧,他们马上正好有语文课,你受累了。”石榴就把李香君带走。
一会儿,石榴带来课本交给逍遥,自己却跑到办公楼去,看样子是要去领功劳。
逍遥感觉今天象是在做梦,怎么连这件事情也摊到自己的头上,不过当老师的感觉也不错。
初三(三)班。
还没有进教室就听见里面的喧哗之声。
逍遥站在外边好一会儿,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真是有点可笑。
“同学们,由于你们老师身体不舒服,所以今天这堂课由我来带。”逍遥站到讲台上大声说道。
下面果然安静了下来。各个拿出书本来。
逍遥翻了翻书本,真是头疼,他们上哪里他哪知道,又不好意思问,再说这里面的什么东西他自己都没有学过。
逍遥干脆合上书本。
“今天我们不看书本,恩,咱们谈谈书本以外的东西,你们说好不好?”
众学生左右看了看,好象不明白,并不附和逍遥。
这真是有点头疼,逍遥抓了抓脑袋,不知道说什么好。
“大家都喜欢喝饮料,是不是啊?”
这下倒引起了共鸣,异口同声回答:“是!”
“那好,我知道你们说喝的饮料指的是西方那些甜的饮料,并不是指历史悠久的饮料——茶。今天我们谈的话题,就说说茶。你们谁能说说茶叶的名字吗?”逍遥看着大家。
一个女生道:“龙井茶!”
接着很多同学站起来,“碧螺春!”“乌龙茶!”“普洱茶!”“铁观音!”“……”
逍遥拍拍手道:“你们说的都不错。其实茶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发酵茶;一类是半发酵茶;还一类是全发酵茶。象龙井、碧螺春这些属于不发酵茶,学名叫绿茶。而铁观音、乌龙茶这些属于半发酵茶,学名叫青茶。象红茶那自然就属于全发酵茶。茶,是一门文化,懂茶的人一般都是有修养的人,在清朝乾隆时期,茶,那是一种只要是有身份的人都必须要懂的文化,如果你在接茶和喝茶中显的对茶无知,那你的身份就低了一级。现在许多人坐下聊天都喜欢说吃过了没有,那是指普通人。在清朝乾隆上层人士,说话前都要奉上一杯茶,客人吃茶的同时要能说出这是什么茶,产于什么地方,在沏茶时有什么讲究,只要能说出来的,那就是说明他有见识和品位,主人对他说话自然带着尊敬。”
逍遥从讲台走了下来,接道:“茶文化能在什么方式下最能体现,那莫过于茶道的体现,也就是在沏茶,现在人们叫作茶艺表演。茶不但是文化还是一种历史,茶在哪个国家最为发展呢?以前是嘉庆之前,中国是最为发展,可是到了后来由于中国多灾多难,很多人肚子都填不饱,还有什么心思讲究茶呢,因此到了现在日本的茶艺是很棒的,许多人都说日本是野蛮的民族,也许他们自己真的体会到这一点,所以为了跟上文明的进步,茶道才发展那么快吧。这可是我自己看法,你们可别当真啊。”
台下的学生都笑了起来。
“老师,那你可会茶道?”一女学生站起来问道。
逍遥笑道:“我自然懂。在我们家里我可是个才子啊,琴棋书画诗酒茶那是谁也比不上我的。在琴方面,我下的工夫不少,无论是西洋的、中国地方的,我都能玩的出神入化,不信的话你们随便挑一样。”
“老师我带了二胡来了。”一胖子站起来拿出二胡来。
逍遥有些苦笑不得,走过去接过道:“你上学怎么还带个二胡啊。”
“老师,他是北京来的,是个京剧迷。”旁边同学说道。
逍遥还真看不出来,拿过小胖子的椅子坐下道:“那咱们来个‘斩美案